网络地址匿名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Contents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网络数据匿名概述 | 第16-29页 |
| ·匿名相关概念 | 第16-20页 |
| ·网络数据匿名概念 | 第16-17页 |
| ·网络数据匿名技术分类 | 第17-20页 |
| ·常见匿名工具 | 第20-25页 |
| ·TCPurify | 第20页 |
| ·TCPdPriv | 第20-21页 |
| ·Crypto-PAn | 第21-22页 |
| ·Tcpmkpub | 第22-23页 |
| ·东南大学IP流净化工具 | 第23-25页 |
| ·匿名方法分析 | 第25-28页 |
| ·随机化匿名方法 | 第25页 |
| ·前缀保持匿名方法 | 第25-26页 |
| ·部分前缀保持匿名方法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基于子网聚集的IP地址匿名 | 第29-35页 |
| ·匿名方案提出背景 | 第29页 |
| ·相关概念 | 第29-30页 |
| ·k-匿名 | 第29页 |
| ·IP地址的划分 | 第29-30页 |
| ·子网聚集 | 第30页 |
| ·基于子网聚集的IP地址匿名 | 第30-33页 |
| ·匿名算法 | 第30-31页 |
| ·匿名实例 | 第31-33页 |
| ·分析评价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熵引导的IP地址匿名 | 第35-42页 |
| ·安全保护程度与可用性的度量 | 第35-37页 |
| ·信息熵 | 第35-36页 |
| ·安全保护程度 | 第36页 |
| ·可用性度量 | 第36页 |
| ·实例分析 | 第36-37页 |
| ·单端口条件下的基于子网k-聚集的归并算法 | 第37-41页 |
| ·最优化 | 第38页 |
| ·局部最优选择策略 | 第38-39页 |
| ·算法描述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模拟实验 | 第42-48页 |
| ·实验设计 | 第42-44页 |
| ·实验数据来源 | 第42页 |
| ·实验数据的特征 | 第42-43页 |
| ·实验过程 | 第43-44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 ·实验结果 | 第4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 ·匿名方案的讨论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1页 |
| ·总结 | 第48-49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