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新城疫病毒概述 | 第13-18页 |
·新城疫病毒的分类 | 第13页 |
·新城疫病毒的结构及致病性分子基础 | 第13-14页 |
·新城疫病毒基因分型 | 第14-16页 |
·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毒株的分型 | 第14-15页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 第15页 |
·特定基因片段的序列扩增,绘制系统发育进化树 | 第15-16页 |
·ND 世界流行史和我国ND 现行流行特点及原因 | 第16-18页 |
·NDV 的四次世界大流行及各次流行株 | 第16-17页 |
·我国新城疫流行特点与原因 | 第17-18页 |
2 NDV 的防治 | 第18-27页 |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18-19页 |
·常用检测技术及进展 | 第19-21页 |
·传统血清学检测技术 | 第19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进展 | 第19-21页 |
·NASBA | 第20页 |
·LAMP | 第20页 |
·Phage-Capturing Dot Blot | 第20页 |
·RAPID-BAP | 第20-21页 |
·NDV 的免疫机理及免疫历程 | 第21-27页 |
·NDV 的的免疫机理 | 第21-22页 |
·NDV 抗体相关的免疫效应 | 第21-22页 |
·NDV 细胞免疫所起的作用 | 第22页 |
·ND 的局部免疫 | 第22页 |
·NDV 的免疫历史 | 第22-27页 |
第一章 扩增 F 蛋白基因序列半巢式 RT-PCR 快速灵敏检测及区分NDV | 第27-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31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毒株 | 第27-28页 |
·SPF 鸡胚 | 第28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1页 |
·病毒繁殖 | 第28页 |
·病毒 RNA 抽提 | 第28页 |
·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内参质粒的构建 | 第29页 |
·半巢式 PCR | 第29-30页 |
·cDNA 合成和第一轮扩增反应 | 第29页 |
·第二轮扩增反应 | 第29-30页 |
·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 | 第30页 |
·未知毒力情况下检测和测序 | 第30页 |
·基因型分析 | 第30页 |
·毒力确认 | 第30页 |
·人工感染鸡群获得喉头和泄殖腔样品 | 第30-31页 |
2 结果 | 第31-39页 |
·体系优化结果 | 第31页 |
·半巢式RT-PCR 特异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半巢式RT-PCR 灵敏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使用半巢式RT-PCR 区别新城疫强弱毒和测序结果 | 第33-35页 |
·进化树分析与毒力验证结果 | 第35-38页 |
·从临床样品中检测新城疫病毒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3页 |
第二章 不同基因型NDV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 第43-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 | 第43页 |
·种毒 | 第43页 |
·0.5%红细胞悬液 | 第43页 |
·试验用鸡和鸡胚 | 第43页 |
·血凝抑制(HI)试验用诊断抗原 | 第43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血凝(HA)试验与 HI 试验 | 第43页 |
·疫苗毒的培养及 EID_(50) 的测定 | 第43-44页 |
·疫苗毒的灭活 | 第44页 |
·制苗用水相的处理 | 第44页 |
·疫苗的乳化与分组 | 第44页 |
·无菌性实验 | 第44页 |
·安全性实验 | 第44页 |
·攻毒株病毒的培养及 EID_(50) 的测定 | 第44-45页 |
·疫苗交叉保护实验 | 第45页 |
2 结果 | 第45-49页 |
·疫苗株抗原特性及其 EID_(50) 的测定 | 第45-46页 |
·疫苗质量检验 | 第46-47页 |
·攻毒株EID_(50) 的测定 | 第47页 |
·免疫鸡HI 抗体的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攻毒保护结果 | 第48页 |
·组织病理切片及排毒检测结果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Reference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附录1 TSS(Transformation and Storage Solution)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51页 |
附录2 转化 | 第51页 |
附录3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51-52页 |
附录4 红细胞凝集试验(96 孔微量板法 | 第52页 |
附录5 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 第52页 |
附录6 鸡CEF 的制备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