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周控制的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电力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 ·电力谐波的产生与危害 | 第9-10页 |
| ·电力谐波抑制 | 第10-13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3-19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 | 第13-14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拓扑结构 | 第14-17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第17-19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单周控制理论及其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1-31页 |
| ·单周控制理论 | 第21-25页 |
| ·单周控制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单周控制开关实现 | 第22-24页 |
| ·统一常频积分复位控制 | 第24-25页 |
| ·单周控制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5-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单周控制单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31-50页 |
| ·直流侧串联型APF 功率级分析 | 第31-34页 |
| ·直流侧串联型APF 的单周控制实现 | 第34-38页 |
| ·主电路和调节器参数设计 | 第38-43页 |
| ·储能电容C | 第38-39页 |
| ·平波电感L | 第39-41页 |
| ·调节器参数设计 | 第41-43页 |
| ·仿真研究 | 第43-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比较研究 | 第50-67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对谐波源的补偿特性 | 第50-55页 |
| ·电流型谐波源和电压型谐波源 | 第50-52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特性比较 | 第52-55页 |
| ·与直流侧并联型APF 的比较 | 第55-59页 |
| ·直流侧并联型APF 的单周控制模型 | 第55页 |
| ·与直流侧并联型APF 的补偿特性比较 | 第55-59页 |
| ·与交流侧串联型APF 的比较 | 第59-65页 |
| ·交流侧串联型APF 的单周控制模型 | 第59-61页 |
| ·与交流侧串联型APF 的补偿容量比较 | 第61-63页 |
| ·与交流侧串联型APF 的开关利用率比较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5 单周控制三相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67-77页 |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功率级分析 | 第67-70页 |
| ·三相直流侧串联型APF 的单周控制实现 | 第70-72页 |
| ·仿真研究 | 第72-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6 改进结构的直流侧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77-85页 |
| ·直流侧串联型APF 输出电压的约束关系 | 第77页 |
| ·改进结构的直流侧串联型APF | 第77-81页 |
| ·仿真研究 | 第81-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主要结论 | 第85-86页 |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86-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