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中缓冲区生成算法研究及应用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缓冲区分析有关概念和算法 | 第13-27页 |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 第13-14页 |
·基础的计算几何算法 | 第14-18页 |
·缓冲区分析的研究内容 | 第18-26页 |
·缓冲区边界生成 | 第18-25页 |
·区域分析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传统空间缓冲区生成算法的分析 | 第27-37页 |
·基于栅格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 第27-28页 |
·基于矢量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 第28-33页 |
·角平分线法 | 第29-31页 |
·凸角圆弧法 | 第31-33页 |
·传统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栅格算法的问题 | 第33-34页 |
·矢量算法的问题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平面扫描的分段缓冲区生成算法 | 第37-50页 |
·算法思想 | 第37页 |
·算法实现过程 | 第37-46页 |
·线段的基元缓冲区生成 | 第38-40页 |
·有效边界交点计算 | 第40-43页 |
·重建边界轮廓线 | 第43-44页 |
·删除多余边界轮廓线 | 第44-45页 |
·生成缓冲区多边形 | 第45-46页 |
·算法复杂度 | 第46-47页 |
·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算法应用—东莞三防决策支持系统 | 第50-60页 |
·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和系统开发背景 | 第50-52页 |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52-53页 |
·缓冲区功能实现 | 第53-57页 |
·功能介绍 | 第53-54页 |
·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54-57页 |
·软件成果 | 第57-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