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木本论文

盐生药用植物黑果枸杞耐盐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Summary第5-12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7页
   ·黑果枸杞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黑果枸杞的植物学特征及分布第14页
     ·黑果枸杞的药用价值第14页
     ·黑果枸杞野生驯化研究第14-15页
     ·黑果枸杞耐盐机制研究第15页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5-16页
   ·盐胁迫对植物膜透性的影响第16-17页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7-18页
   ·盐胁迫下植物的渗透调节第18-23页
     ·无机盐离子第19-20页
     ·有机溶质第20-22页
     ·互补作用第22-23页
   ·盐胁迫下植物中离子的区域化作用第23-24页
     ·组织和器官水平第23页
     ·细胞水平第23-24页
   ·盐胁迫对植物超微结构的影响第24-25页
     ·叶片第24-25页
     ·根尖第25页
   ·西北盐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第25-27页
     ·西北盐生药用植物资源第25-26页
     ·盐逆境与药用植物生长及品质的关系第26-27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27-30页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研究思路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30页
     ·野生状态下黑果枸杞耐盐生理生态特性第28页
     ·短期NaCl 胁迫对黑果枸杞耐盐生理指标的影响第28页
     ·长期NaCl 胁迫下黑果枸杞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第28-29页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超微结构特征第29-30页
第三章 野生状态下黑果枸杞耐盐生理生态特性第30-64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4页
     ·试验区概况第30页
     ·试验时间第30页
     ·试验材料、设计与方法第30-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58页
     ·黑果枸杞不同高度个体间的耐盐能力差异第34-40页
     ·不同生物环境对黑果枸杞耐盐能力的影响第40-46页
     ·盐生环境中黑果枸杞各部位盐离子分布特征第46-51页
     ·盐生环境中黑果枸杞与其他荒漠植物无机元素积累的差异第51-55页
     ·盐生环境下黑果枸杞叶绿素a 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第55-58页
   ·小结与讨论第58-64页
第四章 短期NaCl 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耐盐生理指标的影响第64-81页
   ·材料与方法第64-65页
     ·试验材料第64页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64页
     ·测定方法第64-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76页
     ·短期NaCl 胁迫对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幼苗叶绿体色素和有机溶质的影响.第65-70页
     ·短期NaCl 胁迫对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幼苗离子含量的影响第70-75页
     ·NaCl 胁迫对黑果枸杞幼苗 K~+/Na~+、Ca~(2+)/Na~+、Mg~(2+)/Na~+和 Si~(4+)/Na~+的影响第75-76页
   ·小结与讨论第76-81页
第五章 NaCl 胁迫下黑果枸杞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第81-100页
   ·材料与方法第81-82页
     ·试验材料第81页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81页
     ·测定方法第81-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94页
     ·NaCl 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第82-86页
     ·NaCl 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第86-90页
     ·NaCl 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叶片离子含量的动态变化第90-94页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与根冠比的相关关系第94页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与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相关关系第94页
   ·结论与讨论第94-100页
第六章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超微显微结构的特征第100-104页
   ·材料与方法第100页
     ·试验材料第100页
     ·试验方法第100页
   ·结果与分析第100-101页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细胞膜和液泡的变化第100页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叶绿体的变化第100-101页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线粒体的变化第101页
   ·结论与讨论第101-104页
主要结论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20页
作者简介第120-121页
导师简介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牦牛DRA、TLR1、TLR2和TLR5-9基因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当归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模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