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6-2009年的经验证据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5页 |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 前言 | 第18-19页 |
| 第1章 总论 | 第19-25页 |
|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 第19-22页 |
| ·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 第22-23页 |
| ·研究的假设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的框架与创新 | 第24-25页 |
|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 第25-33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7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7-29页 |
| ·企业的契约理论 | 第29-30页 |
| ·现代产权理论 | 第30-33页 |
| 第3章 公司治理与企业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33-57页 |
| ·公司治理的理论内涵 | 第33-41页 |
| ·公司治理的概念界定 | 第33-37页 |
| ·公司治理的起源 | 第37-38页 |
| ·公司治理的行为特征 | 第38-39页 |
| ·公司治理的基本功能 | 第39-41页 |
| ·企业效率的内涵与特征 | 第41-46页 |
| ·效率标准的理论回顾 | 第41-42页 |
| ·企业效率的定义及特征 | 第42-43页 |
| ·企业效率的层次划分 | 第43-45页 |
| ·企业效率与公司绩效、公司治理效率的概念辨析 | 第45-46页 |
| ·公司治理短期目标定位:企业效率最优 | 第46-48页 |
| ·公司治理作用于企业效率的因素分析 | 第48-54页 |
| ·内部治理因素的影响机制 | 第48-51页 |
| ·外部治理因素的影响机制 | 第51-54页 |
| ·公司治理作用于企业效率的实现机理 | 第54-57页 |
| 第4章 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效率测度 | 第57-75页 |
| ·引言 | 第57-58页 |
| ·企业效率的测算原理 | 第58-61页 |
| ·DEA的基本思想 | 第59页 |
| ·DEA的基本模型 | 第59-61页 |
| ·中国上市公司的企业效率实际测度 | 第61-75页 |
|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 第61-62页 |
| ·上市公司企业效率测度的技术手段 | 第62-65页 |
| ·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 第65-68页 |
| ·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关系检验 | 第68-69页 |
| ·测度结果与经济分析 | 第69-75页 |
| 第5章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 第75-91页 |
| ·引言 | 第75-78页 |
| ·研究假设及其扩展 | 第78-79页 |
| ·研究设计 | 第79-81页 |
| ·主要变量定义 | 第79-80页 |
| ·模型、方法、样本与数据 | 第80-81页 |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81-88页 |
|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81-82页 |
| ·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82-84页 |
| ·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84-88页 |
| ·结论性述评 | 第88-91页 |
| 第6章 控制权、现金流权与企业效率 | 第91-107页 |
| ·引言 | 第91-92页 |
| ·待检研究假设及其扩展 | 第92-94页 |
| ·研究设计 | 第94-98页 |
| ·终极控制人与金字塔型结构的确定 | 第94-95页 |
|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95-96页 |
| ·计量模型与变量定义 | 第96-98页 |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8-105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98-100页 |
| ·回归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5页 |
| ·结论性评价 | 第105-107页 |
| 第7章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企业效率 | 第107-119页 |
| ·引言 | 第107-109页 |
| ·待检验的研究假设 | 第109-110页 |
| ·研究设计 | 第110-114页 |
| ·模型与变量 | 第110-111页 |
| ·样本选择 | 第111页 |
| ·数据来源 | 第111-114页 |
| ·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4-118页 |
| ·全部样本公司的回归分析 | 第114-116页 |
| ·政府控制公司和非政府控制公司的比较分析 | 第116-118页 |
| ·结论性评述 | 第118-119页 |
| 第8章 中国上市公司提升企业效率的内在途径 | 第119-133页 |
| ·强化董事会的公司治理职能 | 第119-125页 |
| ·明确董事会的职责定位 | 第119-121页 |
| ·健全董事会治理公司的机制 | 第121-123页 |
| ·完善董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123-125页 |
| ·深化专门委员会的治理作用 | 第125-128页 |
| ·设立企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 | 第126页 |
| ·明晰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 | 第126-127页 |
| ·加强审计委员会的作用 | 第127-128页 |
| ·发挥新酬委员会的积极作用 | 第128页 |
| ·重构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128-131页 |
| ·完善经理人的薪酬激励制度 | 第128-130页 |
| ·健全经理人的控制权激励制度 | 第130页 |
| ·构筑经理人的声誉激励约束机制 | 第130-131页 |
|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 | 第131-133页 |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 第133-141页 |
| ·研究结论 | 第133-135页 |
| ·政策运用 | 第135-140页 |
| ·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 第135-136页 |
| ·积极培育和发展控制权市场 | 第136-137页 |
| ·培育充分竞争的经理人才市场 | 第137-138页 |
| ·提高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执业素质 | 第138-139页 |
| ·优化公司外部治理的法律环境 | 第139-140页 |
| ·研究展望 | 第140-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 致谢 | 第151-153页 |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53-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