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剩余寿命及其损伤形式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剩余寿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结构设计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结构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金属结构剩余寿命评估方法 | 第14-22页 |
·概论 | 第14-15页 |
·常见的剩余寿命评估方法 | 第15-20页 |
·大型起重机剩余寿命评估的方法 | 第17-19页 |
·大型起重机剩余寿命评估的发展和研究趋向 | 第19-20页 |
·金属结构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发展和研究趋势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疲劳与断裂理论在结构中的应用 | 第22-35页 |
·疲劳的概念和分类 | 第22-25页 |
·疲劳的基本概念 | 第22页 |
·疲劳的分类 | 第22-24页 |
·裂纹的分类 | 第24-25页 |
·疲劳的破坏机理 | 第25-27页 |
·疲劳裂纹萌生机理 | 第26页 |
·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 第26-27页 |
·断裂理论在机械承载结构中的应用 | 第27-30页 |
·裂纹失稳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准则 | 第27-28页 |
·断裂理论的基本框架 | 第28-30页 |
·疲劳破坏与静力破坏的本质区别 | 第30-31页 |
·影响焊接结构疲劳的主要因素 | 第31-33页 |
·应力集中的影响 | 第31页 |
·焊接残余应力影响 | 第31-32页 |
·载荷谱确定的影响 | 第32页 |
·材质因数影响 | 第32-33页 |
·提高焊接结构疲劳强度的工艺措施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强度分析 | 第35-48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35-40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基本情况 | 第35-37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40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计算位置 | 第40-41页 |
·计算载荷及其大小 | 第41-44页 |
·计算载荷 | 第41-43页 |
·载荷大小 | 第43-44页 |
·载荷组合 | 第44-45页 |
·计算结果 | 第45-47页 |
·许用应力 | 第45页 |
·各种工况下的计算结果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剩余寿命的分析 | 第48-63页 |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及国内外主要几种疲劳分析方法 | 第48-53页 |
·疲劳累计损伤理论 | 第48页 |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48-50页 |
·迈因纳(Miner)理论 | 第50页 |
·国内外主要几种疲劳分析方法 | 第50-53页 |
·BS5400疲劳设计法则的简介 | 第53-54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疲劳分析 | 第54-58页 |
·疲劳计算载荷的确定 | 第54页 |
·岸桥疲劳分析载荷谱的确定 | 第54-55页 |
·疲劳计算位置的确定 | 第55页 |
·岸桥构件细节分级和疲劳分析结构部位的确定 | 第55-56页 |
·岸桥疲劳分析结果 | 第56-58页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剩余寿命分析 | 第58-62页 |
·长时间服役岸桥的结构承载特点和裂纹敏感区的确定 | 第59-60页 |
·临界裂纹长度的确定 | 第60页 |
·巡检周期的计算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损伤形式的研究 | 第63-74页 |
·岸桥的常规检测与评价 | 第63-66页 |
·结构应力的检测与评定 | 第63-64页 |
·结构刚度评定标准 | 第64页 |
·结构变形的检测与评价 | 第64-65页 |
·结构锈蚀的检测与评价 | 第65-66页 |
·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损伤 | 第66页 |
·疲劳强度检测与剩余寿命估算 | 第66-68页 |
·稳定性评价 | 第68-73页 |
·岸桥整体稳定性评价 | 第68-69页 |
·岸桥局部稳定性评价 | 第69-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4页 |
·全文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