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热轧H型钢精轧过程的数字化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 ·H型钢及其生产技术概况 | 第16-19页 |
| ·H型钢简述 | 第16页 |
| ·热轧H型钢生产流程简介 | 第16-17页 |
| ·热轧H型钢轧机布置 | 第17-18页 |
| ·国内外H型钢生产的历史、现状 | 第18-19页 |
| ·H型钢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钢材轧制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 ·有限元法发展概述 | 第20页 |
| ·有限元法在金属成形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热轧H型钢轧制有限元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钢铁轧制预报模型简介 | 第23-24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8页 |
| 第2章 H型钢轧制过程有限元模拟理论基础 | 第28-44页 |
| ·弹塑性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28-38页 |
| ·虚功方程 | 第29-30页 |
| ·增量理论 | 第30-32页 |
| ·弹塑性有限元法 | 第32-34页 |
| ·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理论 | 第34-35页 |
| ·热力耦合分析 | 第35-38页 |
| ·轧制过程温度场的有限元方法 | 第38-42页 |
| ·热传导基本方程 | 第39页 |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39-40页 |
| ·传热问题的泛函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3章 H型钢轧制过程模拟的实验基础 | 第44-58页 |
| ·Gleeble热模拟实验 | 第44-46页 |
| ·概述及型钢金属材料成分 | 第44-45页 |
| ·实验温度的选择 | 第45页 |
| ·实验应变率的选择 | 第45-46页 |
| ·金属材料实验试件的制作 | 第46-47页 |
| ·金属材料实验工艺 | 第47-48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8-51页 |
| ·真应力-应变曲线 | 第48-49页 |
| ·实验准确性检验 | 第49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 ·弹塑性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51-57页 |
| ·弹塑性材料模型 | 第51-52页 |
| ·弹塑性硬化材料模型 | 第52-53页 |
| ·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4章 H型钢精轧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8-86页 |
| ·热轧热力耦合有限元简述 | 第58-59页 |
| ·ABAQUS程序及算法简介 | 第59-63页 |
| ·ABAQUS程序概述 | 第59-60页 |
| ·显示时间积分算法及收敛性 | 第60-62页 |
| ·ABAQUS用户子程序编写基础理论模型 | 第62-63页 |
| ·轧制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3-69页 |
| ·中型H型钢轧制的现场条件 | 第63-65页 |
| ·有限元几何模型 | 第65-66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66页 |
| ·材料模型参数的设定 | 第66-68页 |
| ·轧机及温度等其他参数 | 第68-69页 |
| ·网格重构方法简介 | 第69-73页 |
| ·提取旧单元信息 | 第69-71页 |
| ·网格数据的映射 | 第71-73页 |
| ·有限元结果分析与部分结果的验证 | 第73-84页 |
| ·各机架轧制负荷、轧件温度分析 | 第73-77页 |
| ·轧件接触区位移分析 | 第77-78页 |
| ·轧件接触区速度分析 | 第78-81页 |
| ·轧件接触区等效塑性应变分析 | 第81-82页 |
| ·轧件接触区温度分析 | 第82-83页 |
| ·轧件接触区应力分析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 第5章 H型钢精轧过程温度场、残余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86-104页 |
| ·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简介 | 第86-87页 |
| ·型钢热轧过程温度场的基本概念 | 第87-89页 |
| ·温度场的含义及分类 | 第87页 |
| ·H型钢温度场的特点 | 第87-88页 |
| ·计算温度场的意义 | 第88-89页 |
| ·精轧过程及轧后冷却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 第89-93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9页 |
| ·初始条件设定 | 第89-90页 |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90-92页 |
| ·FILM子程序的开发 | 第92-93页 |
| ·温度场结果分析 | 第93-98页 |
| ·水除磷后温度场分析 | 第93-96页 |
| ·轧后冷却温度场分析结果 | 第96-98页 |
| ·轧后冷却残余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 第98-103页 |
| ·残余热应力简介 | 第98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98-99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确定 | 第99页 |
| ·冷却后残余应力分析步骤 | 第99-101页 |
| ·冷却后残余应力结果分析 | 第101-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 第6章 经验模型的建立和实际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 第104-116页 |
| ·轧制力模型简介 | 第104-110页 |
| ·万能轧机轧制力模型 | 第104-105页 |
| ·变形抗力模型的修正的特点 | 第105页 |
| ·立辊应力状态系数模型 | 第105-106页 |
| ·水平辊应力状态系数模型 | 第106-108页 |
| ·轧边机轧制力模型 | 第108-109页 |
| ·万能轧机轧制力模型的验证 | 第109-110页 |
| ·H型钢精轧前冲击分析 | 第110-115页 |
| ·轧制力以及变形抗力分析 | 第110-111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1-112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12页 |
| ·结果分析 | 第112-115页 |
| ·结论 | 第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结论 | 第116-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6-12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