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防卫过当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假想防卫过当概述 | 第13-22页 |
·假想防卫 | 第13-15页 |
·假想防卫的概念 | 第13-14页 |
·假想防卫的特征 | 第14-15页 |
·防卫过当 | 第15-16页 |
·防卫过当的概念 | 第15-16页 |
·防卫过当的特征 | 第16页 |
·假想防卫过当 | 第16-22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概念 | 第16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特征 | 第16-17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性质 | 第17-19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分类 | 第19-20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成立范围 | 第20-22页 |
第3章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 第22-29页 |
·假想防卫的罪过形式 | 第22-24页 |
·假想防卫只能出于过失 | 第22-23页 |
·假想防卫并不限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 第23-24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 第24-29页 |
·假想防卫过当能否阻却故意 | 第24-26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具体罪过形式 | 第26-29页 |
第4章 假想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 | 第29-34页 |
·不法侵害的认定 | 第29-32页 |
·不法侵害以客观不法为已足 | 第29-30页 |
·应以一般第三人标准判断不法侵害是否存在 | 第30-31页 |
·他人可对假想防卫过当实施正当防卫 | 第31-32页 |
·过当的认定 | 第32-34页 |
·假想防卫的必要限度 | 第32-33页 |
·假想防卫人无需对过当性存在明确认识 | 第33-34页 |
第5章 假想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 | 第34-44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处理方式 | 第34-36页 |
·按故意犯罪论处的情形 | 第34页 |
·按过失犯罪论处的情形 | 第34-35页 |
·构成意外事件的情形 | 第35-36页 |
·假想防卫过当的减免处罚 | 第36-40页 |
·假想防卫过当不能适用防卫过当的减免规定 | 第36-37页 |
·假想防卫过当可以适当减免处罚 | 第37-40页 |
·假想防卫过当可以减免处罚的立法 | 第40-44页 |
·国外事实错误的立法状况 | 第40-42页 |
·我国事实错误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