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 ·国际背景 | 第9-10页 |
| ·国内背景 | 第10-11页 |
| ·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2章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格局 | 第18-24页 |
| ·新千年伊始中国传媒新动态 | 第18页 |
| ·新世纪中国传媒经济总量变迁分析 | 第18-20页 |
| ·新世纪中国传媒诸元份额变迁分析 | 第20-24页 |
| ·关于纸质传媒 | 第20-21页 |
| ·关于电子传媒 | 第21-23页 |
| ·关于网络传媒 | 第23-24页 |
| 第3章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 | 第24-29页 |
| ·全球一体化对传媒竞争与发展的现代传动 | 第24-26页 |
| ·全球化趋势的传动 | 第24-25页 |
| ·现代化趋势的传动 | 第25-26页 |
| ·信息化趋势的传动 | 第26页 |
| ·经济与人文对传媒竞争与发展的现代传动 | 第26-29页 |
| ·经济发展与传媒的发展 | 第27页 |
| ·社会发展与传媒的发展 | 第27-28页 |
| ·观念发展与传媒的发展 | 第28-29页 |
| 第4章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的内部影响因素 | 第29-34页 |
| ·传媒属性强力点的位移与资本张力的影响 | 第29-31页 |
| ·传媒属性强力点位移的动态剖析 | 第29-30页 |
| ·传媒资本张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市场与信息销售 | 第31-32页 |
| ·新媒体时代的内涵 | 第31页 |
| ·聚合裂变的传媒市场 | 第31-32页 |
| ·注重价值的信息销售 | 第32页 |
| ·新媒体时代传媒职能与竞争观念 | 第32-34页 |
| ·以人为本的职能转变 | 第32-33页 |
| ·与时俱进的竞争观念 | 第33-34页 |
| 第5章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取向 | 第34-42页 |
| ·新世纪传媒竞争特征分析 | 第34-35页 |
| ·多元并存状态下的市场重新切分 | 第34页 |
| ·受众本位观念下的传媒对受众的尊重与回报 | 第34-35页 |
| ·强体壮身走向下的集簇与联姻 | 第35页 |
| ·新世纪传媒发展趋势取向 | 第35-42页 |
| ·传媒消费行为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取向 | 第36-37页 |
| ·传媒价值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取向 | 第37-39页 |
|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三个维度取向 | 第39-42页 |
| 第6章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的体制臻善趋势取向 | 第42-47页 |
|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面临体制性全面转制 | 第42-44页 |
| ·体制转制的背景 | 第42-43页 |
| ·体制转制的标的 | 第43页 |
| ·体制转制的时间表 | 第43-44页 |
| ·新世纪中国传媒竞争与发展转制后的格局与展望 | 第44-47页 |
| ·企业化架构的理性回归 | 第44-45页 |
| ·自由之身的蛟龙入水 | 第45页 |
| ·国家和公共话语权的守望防线 | 第45-47页 |
| 结论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