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井下换热器的模拟实验与理论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1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8页 |
| ·能源与环境面临的问题 | 第9-13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工作原理 | 第13-16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第16-18页 |
| ·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8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18-21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的理论研究 | 第21-24页 |
|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地源热泵系统(火用)分析研究现状 | 第27-28页 |
| ·本文研究内容概述 | 第28-30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模拟实验研究 | 第29页 |
| ·多孔热储层对流传热与传质的LBM 研究 | 第29-30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源侧(火用)分析研究 | 第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 | 第31-43页 |
| ·实验系统 | 第31-35页 |
| ·实验系统设计思路 | 第31-32页 |
| ·实验系统组成 | 第32-35页 |
|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5-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6-41页 |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41-42页 |
| ·直接测量参数的误差 | 第41-42页 |
| ·所求参数的误差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井下换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 第43-68页 |
| ·对比实验测量数据分析 | 第43-56页 |
| ·渗流速度的影响 | 第43-47页 |
| ·井下换热器管内流速的影响 | 第47-49页 |
| ·换热温差的影响 | 第49-52页 |
| ·井下换热器井管几何因素的影响 | 第52-56页 |
| ·井下换热器的传热关联式 | 第56-60页 |
| ·传热关联式的提出 | 第56-59页 |
| ·井下换热器传热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 第59-60页 |
| ·多孔热储层传热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7页 |
| ·换热温差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渗流速度的影响 | 第62-64页 |
| ·管内循环流速的影响 | 第64-65页 |
| ·U 型管安装朝向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对流空间的影响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井外热储层传热传质的模拟研究 | 第68-79页 |
| ·多孔介质的理论研究模型 | 第68-70页 |
| ·Darcy 模型 | 第68-69页 |
| ·Darcy 模型的两个重要修正 | 第69-70页 |
| ·Brinkman-Forchheimer 模型 | 第70页 |
| ·地热井外多孔储层的理论模型 | 第70-72页 |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 ·控制方程及简化假设 | 第71-72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72-74页 |
| ·格子Boltzmann 方法的BGK 模型 | 第72-74页 |
| ·求解步骤 | 第74页 |
| ·求解程序正确性验证 | 第74-75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五章 井下换热器源侧?分析研究 | 第79-101页 |
| ·源侧(火用)分析概述 | 第79-82页 |
| ·源侧(火用)分析的目的 | 第79-80页 |
| ·源侧(火用)分析的一般物理模型 | 第80-82页 |
| ·井下换热器系统源侧?分析 | 第82-90页 |
| ·井下换热器源侧(火用)分析建模与求解 | 第82-85页 |
| ·井下换热器源侧(火用)性能分析 | 第85-90页 |
|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源侧(火用)分析 | 第90-98页 |
| ·地埋管系统源侧(火用)分析建模与求解 | 第90-93页 |
| ·地埋管源侧(火用)性能分析 | 第93-98页 |
| ·两种闭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源侧?性能比较 | 第98-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1-104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1-102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02-103页 |
| ·今后的研究目标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2-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