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6-52页 |
第一章 海洋中药发展源流、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26页 |
·海洋中药的内涵 | 第16页 |
·海洋中药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16-22页 |
·远古时期 | 第16-17页 |
·春秋战国时期 | 第17-18页 |
·秦汉时期 | 第18-19页 |
·唐宋时期 | 第19-20页 |
·明清时期 | 第20-22页 |
·海洋中药与陆地中药的联系与区别 | 第22-23页 |
·海洋中药研究现状 | 第23页 |
·海洋中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23-26页 |
第二章 中药归经理论及在海洋中药研究中的意义 | 第26-34页 |
·中药归经理论的内涵 | 第26-28页 |
·中药归经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28-30页 |
·研究中药归经理论对海洋中药研发的重要意义 | 第30页 |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 第30-32页 |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中药方剂配伍与海洋中药的研发应用 | 第34-39页 |
·中药方剂配伍理论概述 | 第34-35页 |
·中药方剂配伍规律在海洋中药研究中的意义 | 第35页 |
·中药归经与方剂配伍 | 第35-36页 |
·中药方剂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36-39页 |
·中药方剂研究现状 | 第36-37页 |
·方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37-39页 |
第四章 论文主要工作与关键技术 | 第39-47页 |
·归肺经中药及其方剂 | 第39页 |
·中医肺经系统、归肺经中药及肺系方剂概述 | 第39页 |
·研究归肺经中药及肺系方剂的重要意义 | 第39页 |
·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 第39-40页 |
·关键技术 | 第40-45页 |
·数据挖掘技术 | 第40-44页 |
·化学信息学技术 | 第44-45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第二部分 中药归肺经作用的解析及在海洋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 第52-149页 |
第一章 归肺经中药临床功效、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构成规律分析 | 第52-74页 |
·归肺经中药的筛选及基本信息构成情况 | 第52-53页 |
·筛选标准 | 第52页 |
·基本信息构成情况 | 第52-53页 |
·归肺经中药临床功效构成情况分析 | 第53-55页 |
·研究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归肺经中药药理作用构成分析 | 第55-57页 |
·研究方法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7页 |
·归肺经中药化学成分构成情况分析 | 第57-73页 |
·研究方法 | 第57-69页 |
·结果 | 第69-72页 |
·讨论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二章 归肺经中药与不归肺经中药临床功效、药理作用 及化学成分构成对比研究 | 第74-99页 |
·中药的筛选及性味归经构成情况 | 第74-75页 |
·中药筛选 | 第74页 |
·中药性味归经构成情况 | 第74-75页 |
·归肺经与不归肺经中药临床功效对比研究 | 第75-80页 |
·研究方法 | 第75-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0页 |
·归肺经中药与不归肺经中药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 第80-83页 |
·研究方法 | 第80-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3页 |
·归肺经中药与不归肺经中药化学成分构成对比研究 | 第83-93页 |
·研究方法 | 第83-8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3页 |
·归肺经中药与不归肺经中药必须微量元素对比研究 | 第93-96页 |
·数据来源 | 第93-94页 |
·t 检验 | 第94页 |
·关联分析 | 第94-95页 |
·C5.0 分类树算法分析 | 第95-96页 |
·讨论 | 第96-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三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 14 种 归肺经中药无机元素 | 第99-106页 |
·前言 | 第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0页 |
·药材与试剂 | 第99页 |
·仪器及工作条件 | 第99页 |
·无机元素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 第99-100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10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5页 |
·中药基本情况 | 第100-101页 |
·无机元素结果 | 第101-102页 |
·14 种归肺经中药无机元素含量均值与归经相关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聚类分析 | 第104-105页 |
·预测模型的验证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四章 桔梗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与其归经作用的分析 | 第106-138页 |
·桔梗概述及归经作用 | 第106页 |
·桔梗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与其归经作用相关性分析 | 第106-110页 |
·桔梗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及与其归经相关性分析 | 第106-109页 |
·桔梗药理作用研究概况及与其归经相关性 | 第109-110页 |
·桔梗氨基酸与桔梗无机元素分析 | 第110-11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0-11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3页 |
·桔梗三萜总皂苷成分的提取纯化分析及归经相关性研究 | 第113-137页 |
·桔梗三萜总皂苷的提取纯化条件的对比研究 | 第113-124页 |
·桔梗三萜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及定量分析 | 第124-128页 |
·大鼠口服桔梗三萜总皂苷后入血情况分析 | 第128-134页 |
·桔梗三萜总皂苷对大鼠不同脏器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 第134-137页 |
·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五章 海洋植物中药归经情况及预测 | 第138-142页 |
5. 1 海洋中药的筛选及药性归经构成情况 | 第138-139页 |
·海洋中药筛选 | 第138页 |
·性味归经构成情况 | 第138-139页 |
·归肺经中药临床功效规律在海洋藻类植物中药中的验证 | 第139-140页 |
·无归经作用记载的海洋植物中药是否归肺经的预测 | 第140-141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141-142页 |
·昆布归经作用的探讨 | 第141页 |
·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六章 本部分小结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9页 |
第三部分 肺系方剂配伍规律分析及在海洋中药研发中的应用 | 第149-260页 |
第一章 肺系方剂中药组成及配伍规律分析 | 第149-198页 |
·信息来源 | 第149-150页 |
·资料收集 | 第149页 |
·资料整理 | 第149-150页 |
·研究方法 | 第150-153页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150-151页 |
·分析方法 | 第151-153页 |
·结果 | 第153-190页 |
·药味数分析 | 第153页 |
·剂型分析 | 第153-154页 |
·君臣佐使分析 | 第154-156页 |
·单味中药分析 | 第156页 |
·药对分析 | 第156-157页 |
·三味药团分析 | 第157-159页 |
·四味药团分析 | 第159-160页 |
·方剂中中药归经情况构成分析 | 第160-162页 |
·主治疾病与中药配伍关系分析 | 第162-171页 |
·主治证侯与中药配伍关系分析 | 第171-178页 |
·主治症状与中药配伍关系分析 | 第178-188页 |
·源流演变分析 | 第188-190页 |
·讨论 | 第190-195页 |
·肺系方剂药物配伍规律分析 | 第190-191页 |
·药物配伍与所治疾病、证侯与症状的相关关系 | 第191页 |
·典型四味药团 | 第191-195页 |
·本章小结 | 第195-198页 |
第二章 肺系方剂组成中药的化学成分构成及配伍规律分析 | 第198-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98-199页 |
·资料检索 | 第198页 |
·化合物分类标准 | 第198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198页 |
·信息来源及检索方法 | 第198-1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99-214页 |
·化合物类别构成分析 | 第199-204页 |
·化合物类别构成与方剂主治疾病关联分析 | 第204-209页 |
·化合物类别构成与方剂主治证型关联分析 | 第209页 |
·化合物类别构成与方剂主治症状关联分析 | 第209-214页 |
·本章小结 | 第214-215页 |
第三章 肺系方剂君臣佐使药化学成分构成、配伍规律分析 及与非肺系方剂对比研究 | 第215-2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15-216页 |
·资料检索 | 第215页 |
·化合物分类标准 | 第215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215页 |
·信息来源及检索方法 | 第215-216页 |
·数据挖掘方法 | 第216页 |
·结果 | 第216-222页 |
·君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配伍规律分析及与非肺系方剂对比研究 | 第216-218页 |
·臣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配伍规律分析及与非肺系方剂对比研究 | 第218-219页 |
·佐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配伍规律分析及与非肺系方剂对比研究 | 第219-221页 |
·使药化学成分类别构成、配伍规律分析及与非肺系方剂对比研究 | 第221-222页 |
·讨论 | 第222-224页 |
·肺系方剂组方设计 | 第224-225页 |
·小结 | 第225-226页 |
第四章 植物类海洋中药肺系方剂用药、配伍规律与组方设计 及典型药团筛选与组方分析 | 第226-23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6页 |
·方剂来源 | 第226页 |
·方剂筛选标准 | 第2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26页 |
·结果 | 第226-229页 |
·药味数频数分析 | 第226-227页 |
·单味药频数分析 | 第227-228页 |
·药对药团分析 | 第228-229页 |
·药物关联分析 | 第229页 |
·讨论 | 第229-232页 |
·方剂用药情况及配伍情况分析 | 第229-230页 |
·高频四味药团组方分析 | 第230-232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234页 |
第五章 典型海洋藻类植物中药肺系方剂-昆海姜辛汤临床 有效性及安全性预试研究 | 第234-254页 |
·研究方案 | 第234-240页 |
·病例来源 | 第234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34-236页 |
·研究方法 | 第236-238页 |
·观察指标 | 第238页 |
·结果评价 | 第238-239页 |
·记录内容与方法 | 第239页 |
·统计处理 | 第239-240页 |
·医学伦理学问题 | 第240页 |
·结果 | 第240-249页 |
·入组情况 | 第240-243页 |
·疗效情况 | 第243-246页 |
·两组病例外周血白细胞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46页 |
·舌苔脉象治疗前后变化情况 | 第246-247页 |
·病型与疗效情况 | 第247页 |
·性别与疗效情况 | 第247页 |
·安全性指标检测资料 | 第247-249页 |
·讨论 | 第249-253页 |
·慢性支气管炎概述 | 第249-250页 |
·昆海姜辛汤组方分析 | 第250-251页 |
·治疗结果分析 | 第251-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253-254页 |
第六章 本部分小结 | 第254-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256-260页 |
第四部分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260-264页 |
致谢 | 第264-265页 |
个人信息及成果情况 | 第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