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坚果类(壳果类)论文--核桃(胡桃)论文

西藏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引言第19-21页
     ·研究背景第20-2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31页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工作第21-22页
     ·遗传标记在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第22-24页
     ·核桃属植物起源研究进展第24-25页
     ·核桃属植物遗传进化及系统学研究第25-26页
     ·核桃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6-31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目标第31-32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3-35页
第二章 西藏核桃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分布特点第35-44页
   ·调查方法第35-36页
     ·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第35-36页
     ·实地调查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小结与讨论第39-44页
第三章 西藏核桃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第44-53页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第44-45页
   ·研究方法第45-46页
     ·样地设置和调查方法第45页
     ·调查样地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方法第45-46页
   ·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西藏核桃天然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第46-47页
     ·西藏核桃天然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第47-48页
     ·乔木种群数量特征第48-49页
     ·群落物种多样性第49-50页
     ·种群年龄结构第50-51页
   ·小结与讨论第51-53页
第四章 西藏核桃坚果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3-66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4页
     ·供试材料第53页
     ·研究方法第53-54页
     ·数据处理第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63页
     ·西藏核桃坚果性状分析结果第54-57页
     ·西藏核桃坚果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第57-58页
     ·西藏核桃坚果性状主成分分析第58-59页
     ·西藏核桃坚果形态标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评价第59-60页
     ·Structure遗传结构分组分析第60-63页
   ·小结与讨论第63-66页
     ·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第63-64页
     ·利用主成份分析筛选种质资源第64页
     ·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点第64-65页
     ·Structure 遗传结构分组特点第65-66页
第五章 西藏核桃种仁脂肪与脂肪酸含量分析第66-73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供试材料第66-67页
     ·研究方法第67-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西藏核桃坚果脂肪与脂肪酸分析结果第68-71页
   ·小结与讨论第71-73页
第六章 西藏核桃开花物候期观测及花器官特征研究第73-81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5页
     ·供试材料第73-74页
     ·研究方法第74-75页
   ·结果与分析第75-79页
   ·小结与讨论第79-81页
第七章 用 SSR 分子标记研究西藏核桃遗传多样性第81-98页
   ·材料与方法第81-85页
     ·供试材料第81-83页
     ·研究方法第83-85页
     ·数据分析第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4页
     ·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85-88页
     ·居群的遗传分化第88-89页
     ·居群的遗传结构第89-90页
     ·居群间的遗传关系第90-92页
     ·优树资源的分子标记分析第92-94页
   ·小结与讨论第94-98页
     ·西藏泡核桃的遗传多样性第94页
     ·西藏泡核桃居群的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第94-95页
     ·西藏泡核桃的聚类分析第95页
     ·西藏核桃遗传多样性第95-96页
     ·西藏核桃居群的遗传分化及遗传结构第96页
     ·西藏核桃的聚类分析第96-97页
     ·SSR位点遗传多态性对于核桃资源保护的作用第97-98页
第八章 应用ITS序列及SSR标记分析核桃与泡核桃亲缘关系第98-104页
   ·材料与方法第99-100页
     ·供试材料第99-100页
     ·研究方法第100页
   ·结果与分析第100-102页
     ·等位基因的分布第100-101页
     ·各居群间的遗传关系第101-102页
     ·ITS序列分析结果第102页
   ·小结与讨论第102-104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7页
   ·结论第104页
   ·资源保存策略第104-105页
   ·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9页
附录第119-123页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久保桃果实特征香气物质低温代谢障碍的基础研究
下一篇:毛竹林下里白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