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创新点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研究数据 | 第10页 |
·研究数据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2-13页 |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制度背景 | 第15-25页 |
·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 | 第15-18页 |
·有效市场理论与信息披露 | 第15-16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信息披露 | 第16-17页 |
·信号传递理论与信息披露 | 第17-18页 |
·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披露 | 第18页 |
·信息披露违规的相关界定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特点 | 第18-21页 |
·信息披露违规的相关界定 | 第18-21页 |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特点 | 第21页 |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21-25页 |
·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 第21-22页 |
·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 | 第22-23页 |
·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 第23页 |
·信息披露的随意性 | 第23-2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25-38页 |
·统计分析 | 第25-31页 |
·信息披露违规上市公司在行业上的分布 | 第25-26页 |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类型 | 第26-27页 |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并发性 | 第27-28页 |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涉及的报告类型 | 第28-29页 |
·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给予的处罚措施 | 第29-30页 |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处罚有效性分析 | 第30-31页 |
·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31-36页 |
·研究假设 | 第31-33页 |
·样本选取 | 第33-34页 |
·实证方法 | 第34-36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4页 |
·假设1 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3页 |
·假设2 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4页 |
·假设3 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假设4 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假设5 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7-50页 |
·多元回归的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模型1 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0-51页 |
·模型2 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1-52页 |
·模型3 的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启示 | 第54-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处罚公告具有信息含量 | 第54页 |
·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逐年增强 | 第54页 |
·处罚公告公布日市场反应与处罚力度及公开性呈正相关关系 | 第54页 |
·涉及多种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更强烈 | 第54页 |
·正常交易状态上市公司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更强烈 | 第54-55页 |
·政策建议 | 第55-57页 |
·提高监管能力 | 第55页 |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公开性 | 第55-56页 |
·把握监管重点 | 第56-57页 |
·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