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道德建设是艾滋病防治中的题中之义 | 第9-23页 |
·艾滋病防治的现状 | 第9-13页 |
·艾滋病流行的现状 | 第9-10页 |
·艾滋病流行的原因 | 第10-11页 |
·艾滋病流行的特点 | 第11-13页 |
·艾滋病传播中的道德缺失 | 第13-17页 |
·性途径传播中的道德缺失 | 第13-14页 |
·血液传播中的道德缺失 | 第14-16页 |
·媒体不科学报道、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 第16页 |
·个别医务人员的道德缺失 | 第16-17页 |
·艾滋病患者被家庭遗弃 | 第17页 |
·艾滋病患者在社区中被歧视 | 第17页 |
·艾滋病传播中道德缺失的原因 | 第17-20页 |
·性道德观念薄弱 | 第17-18页 |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 第18页 |
·性道德教育效果不显著 | 第18-19页 |
·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 第19-20页 |
·艾滋病防治中道德进步的分析 | 第20-23页 |
·国家领导人行为的道德促进作用 | 第20页 |
·优秀医护工作者的高尚道德行为 | 第20-21页 |
·防艾形象大使的道德效应 | 第21-23页 |
二、艾滋病防治中道德建设的原则 | 第23-27页 |
·尊重原则 | 第23-24页 |
·尊重原则的内涵 | 第23-24页 |
·艾滋病防治中尊重原则的应用 | 第24页 |
·公正原则 | 第24-25页 |
·公正原则的内涵 | 第25页 |
·艾滋病防治中公正原则的应用 | 第25页 |
·自主原则 | 第25-26页 |
·自主原则的内涵 | 第25-26页 |
·艾滋病防治中自主原则的应用 | 第26页 |
·有利原则 | 第26-27页 |
·有利原则的内涵 | 第26页 |
·艾滋病防治中有利原则的应用 | 第26-27页 |
三、艾滋病防治中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 第27-40页 |
·公共权力机关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道德建设 | 第27-32页 |
·政府的道德建设责任 | 第27-28页 |
·立法机关的道德建设责任 | 第28-31页 |
·媒体报道中的道德责任 | 第31-32页 |
2. 1 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道德建设 | 第32-34页 |
·医疗机构的道德建设责任 | 第32-33页 |
·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 第33-34页 |
·艾滋病防治中的群体个体道德建设 | 第34-37页 |
·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 | 第34-35页 |
·加强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道德教育 | 第35-37页 |
·家庭和社区在艾滋病防治中的道德建设 | 第37-40页 |
·家庭的道德建设途径 | 第37-38页 |
·社区的道德建设途径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3-44页 |
综述 | 第44-5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