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治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一、问题缘起第10页
 二、选题意义第10-11页
 三、选题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四、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及其成因第13-32页
 一、群体性事件概述第13-21页
  (一)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第13-14页
  (二)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第14-17页
  (三)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第17-21页
 二、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第21-29页
  (一) 社会背景——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第21-22页
  (二) 法律制度和机制因素第22-27页
  (三) 公权滥用:官员腐败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第27-28页
  (四) 文化观念和社会心理原因第28-29页
 三、法律治理的涵义第29-32页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的理论基础第32-39页
 一、社会冲突理论第32-34页
 二、社会冲突的控制——科塞的“安全阀”制度第34-35页
 三、社会冲突的法律控制第35-37页
 四、利益法学理论第37-39页
第三章 立法规制: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的关键(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例)第39-46页
 一、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概念第40-41页
 二、立法原则:以社会为基础,最人多数人最人利益为原则第41-42页
 三、程序透明,信息公开,落实公民的矢知情权第42-43页
 四、完善失地农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第43-46页
第四章 健全公民利益表达、权利救济机制: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的保障第46-56页
 一、完善信访制度第46-47页
 二、从现有公民利益表达制度看,要实现“圆桌政治”、“街头政治”与“夜晚政治”的理配置第47-49页
 三、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第49-52页
  (一) 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50-51页
  (二) 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第51-52页
 四、群体性事件法律治理的多元路径第52-56页
  (一) 完善调解制度第53-54页
  (二) 发挥第三部门(NG0 非政府组织)的职能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判例法的生成与中国化研究--以法社会学为视角
下一篇: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