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原型论--以动物报恩、土地、月亮和再生原型为例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前言第10-24页
 第一节 原型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第10-17页
  一、宏观译介的认识期(1986~1989)第11-13页
  二、暂时萧条的内化期(1990~1999)第13-15页
  三、批评创新的发展期(2000~)第15-17页
 第二节 中国原型批评的得与失及本文的选题之因第17-21页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视角及其思路第21-24页
  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第21-22页
  二、论文思路第22-24页
第一章 原型内涵的承转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第24-40页
 第一节 "原型"能指与所指的历史变迁第24-31页
  一、神学、宗教学和柏拉图哲学:原型所指单一,能指混乱不清第24-26页
  二、荣格:原型能指被统一,所指得到三级延展第26-28页
  三、弗莱:原型能指、所指的文学化变迁第28-31页
 第二节 与原型相关概念的辨析第31-36页
  一、意识与无意识第31-32页
  二、集体无意识第32-35页
  三、原始意象第35-36页
 第三节 原型的载体第36-40页
  一、神话第36-37页
  二、母题第37-38页
  三、仪式第38-40页
第二章 动物报恩母题论第40-68页
 第一节 动物报恩母题的古今流变第40-55页
  一、从动物神祗到人格动物第40-45页
  二、从写实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第45-51页
  三、从单纯态到复杂态第51-55页
 第二节 动物报恩母题的现代诉求第55-62页
  一、叩问人类自我中心主义,透视它对动物生存的威胁第55-57页
  二、正视人性的卑污,鞭挞被扭曲的灵魂第57-59页
  三、呈现大地的生态之悲,追求宏大的生命意识与大地伦理第59-62页
 第三节 当代动物报恩母题中动物形象塑造的美学特征第62-68页
  一、解构了以往文学强加给动物的性格偏见第62-64页
  二、书写动物本真性格,塑造理想人格第64-68页
第三章 土地意象分析第68-92页
 第一节 人类之母——土地的基本特征第68-77页
  一、人,地之子第68-70页
  二、土地:农民的生存之本第70-74页
  三、土地:游子的精神家园第74-76页
  四、土地:人的最终归宿第76-77页
 第二节 人类不能承受之重——土地的变形特征第77-84页
  一、土地重压下的生存悲剧第78-81页
  二、土地重压下的精神扭曲第81-82页
  三、美穴地意识下的血雨腥风第82-84页
 第三节 人与土地的结合与疏离——土地意象的代际特征第84-92页
  一、由分离到结合:人与土地所属关系的现代嬗变第84-88页
  二、由结合到疏离:人对土地情感的现代变化第88-92页
第四章 月亮意象的艺术象征第92-112页
 第一节 神话传说、古诗词——月亮原型现代表达的母体第93-97页
 第二节 月亮原型的现代诉求(一)第97-104页
  一、月亮是历史的见证第97-101页
  二、月亮是女性的象征第101-104页
 第三节 月亮原型的现代诉求(二)第104-112页
  三、月亮是凄凉命运的象征第104-107页
  四、月亮是美好精神的象征第107-112页
第五章 再生母题论第112-142页
 第一节 再生母题的产生与发展第113-120页
  一、再生母题的产生第113-117页
  二、再生母题的发展第117-120页
 第二节 再生母题的现代表达类型第120-128页
  一、灵魂再生型母题第120-124页
  二、精神再生型母题第124-128页
 第三节 再生母题的现代表达方法第128-142页
  一、仪式第128-132页
  二、幻化第132-134页
  三、鬼魂托梦第134-137页
  四、魂灵附体第137-142页
结语第142-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2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52-154页
后记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景观--“80后”写作现象研究
下一篇:民族文化重构与回归精神家园--“京派”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寻根”思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