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立法完善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产品责任与产品责任法概述 | 第9-14页 |
一、产品责任的内涵 | 第9-10页 |
(一) 国外法律对产品责任的规定 | 第9页 |
(二) 我国国内学者的观点 | 第9-10页 |
二、产品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 第10-14页 |
(一) 合同责任阶段 | 第11页 |
(二) 疏忽责任阶段 | 第11页 |
(三) 担保责任阶段 | 第11-12页 |
(四) 严格责任阶段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立法实践 | 第14-21页 |
一、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立法体例 | 第14-15页 |
二、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5-21页 |
(一) 产品范围 | 第15-16页 |
(二) 产品缺陷 | 第16页 |
(三) 损害事实 | 第16-17页 |
(四) 损害赔偿 | 第17-18页 |
(五) 归责原则 | 第18-19页 |
(六) 产品责任主体 | 第19-20页 |
(七) 生产者的免责事由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9页 |
一、在立法体例方面的问题 | 第21-22页 |
(一) 产品责任立法公私不分 | 第21页 |
(二) 产品责任立法的适用问题 | 第21页 |
(三) 产品责任立法自相矛盾 | 第21-22页 |
二、在产品的适用范围方面的问题 | 第22-23页 |
(一) 产品概念界定模糊 | 第22-23页 |
(二) 产品的适用范围狭窄 | 第23页 |
三、在产品缺陷认定标准方面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一) 不合理危险标准的界定问题 | 第23页 |
(二) 安全标准的适用问题 | 第23-24页 |
四、损害赔偿方面的问题 | 第24-25页 |
五、在产品责任归责原则方面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一) 责任归责原则不统一 | 第25页 |
(二) 对销售者的责任归责原则不合理 | 第25-26页 |
六、在产品责任的责任主体方面的问题 | 第26-27页 |
七、对涉外产品责任的规定不足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29-41页 |
一、关于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的立法体制的建议 | 第29页 |
二、关于产品适用范围的建议 | 第29-33页 |
(一) 产品概念的界定方面 | 第29-31页 |
(二) 产品的适用范围方面 | 第31-33页 |
三、关于产品缺陷内涵及其认定标准的建议 | 第33-35页 |
(一) 合理界定产品缺陷的内涵 | 第33-34页 |
(二) 明确产品缺陷的认定标准 | 第34-35页 |
四、关于产品责任损害赔偿的建议 | 第35-37页 |
(一) 明确界定相关概念的内涵 | 第35页 |
(二) 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 第35-36页 |
(三) 完善惩罚性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36-37页 |
五、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建议 | 第37-38页 |
六、关于产品责任诉讼主体的建议 | 第38-39页 |
(一) 关于产品责任的义务主体 | 第38-39页 |
(二) 关于产品责任的权利主体 | 第39页 |
七、关于完善涉外产品责任规定的建议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