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以皋兰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城乡一体化理论分析 | 第14-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城市化 | 第14页 |
·小城镇建设 | 第14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4-15页 |
·城乡一体化 | 第15页 |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田园城市"理论 | 第15-16页 |
·"区域城市"理论 | 第16页 |
·"Desakota"理论 | 第16页 |
·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 第18-29页 |
·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概念 | 第18-19页 |
·县域 | 第18页 |
·县域的特征 | 第18页 |
·县域城乡一体化 | 第18-19页 |
·县域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地位 | 第19页 |
·我国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 | 第19-23页 |
·恭城模式——农业带动的城乡一体化 | 第19-20页 |
·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带动的城乡一体化 | 第20-21页 |
·平鲁模式——工农互促的城乡一体化 | 第21-22页 |
·其他实践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页 |
·我国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24-25页 |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 第24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24-25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5页 |
·机制创新原则 | 第25页 |
·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原则 | 第25页 |
·因地制宜原则 | 第25页 |
·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体框架 | 第25-29页 |
·城乡规划 | 第26页 |
·大县城建设 | 第26页 |
·城镇体系建设 | 第26-27页 |
·新农村建设 | 第27页 |
·产业发展 | 第27页 |
·基础设施建设 | 第27页 |
·公共服务建设 | 第27-28页 |
·生态环境建设 | 第28页 |
·城乡体制建设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案例-皋兰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 | 第29-59页 |
·皋兰县基本情况 | 第29-32页 |
·综合实力 | 第30页 |
·产业基础 | 第30-31页 |
·城乡基础设施 | 第31页 |
·社会事业 | 第31-32页 |
·皋兰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评价指标 | 第32-33页 |
·皋兰县城乡一体化阶段评价 | 第33-34页 |
·皋兰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4-38页 |
·优势(Strengths) | 第34-35页 |
·劣势(Weaknesses) | 第35-36页 |
·机遇(Opportunities) | 第36页 |
·挑战(Threats) | 第36-37页 |
·综合诊断 | 第37-38页 |
·皋兰县城乡一体化规划战略 | 第38-56页 |
·城乡布局一体化 | 第41-45页 |
·城乡产业一体化 | 第45-51页 |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 第51-53页 |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第53页 |
·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 第53-56页 |
·皋兰县城乡一体化配套措施 | 第56-59页 |
·加强组织领导 | 第56页 |
·创新体制建设 | 第56-57页 |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57页 |
·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建设 | 第57-58页 |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在学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