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25页 |
一、本文研究的缘起 | 第9-11页 |
二、本文的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与总结 | 第13-23页 |
五、本文框架结构 | 第23-25页 |
第一章 明代以前小说受众与小说创作、传播关系 | 第25-39页 |
第一节 先唐时期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唐五代时期 | 第28-33页 |
第三节 宋元时期 | 第33-39页 |
第二章 明清通俗小说读者群的构成及其特点、影响(上) | 第39-69页 |
第一节 帝王与皇室成员 | 第41-47页 |
第二节 宗室、贵族、官员与文人士大夫 | 第47-60页 |
第三节 学校及书院的学生 | 第60-69页 |
第三章 明清通俗小说读者群的构成及其特点、影响(下) | 第69-100页 |
第一节 市井百姓等下层读者 | 第69-81页 |
第二节 女性读者 | 第81-89页 |
第三节 少儿读者 | 第89-100页 |
第四章 明清通俗小说读者的阅读形式 | 第100-133页 |
第一节 购读 | 第100-107页 |
第二节 抄阅 | 第107-113页 |
第三节 借阅 | 第113-120页 |
第四节 听说书 | 第120-124页 |
第五节 其他阅读形式 | 第124-133页 |
第五章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观念 | 第133-168页 |
第一节 读者与劝戒说 | 第133-149页 |
第二节 读者与补史说 | 第149-156页 |
第三节 读者与娱乐说 | 第156-168页 |
第六章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流派 | 第168-198页 |
第一节 读者与历史小说流派 | 第168-180页 |
第二节 读者与才子佳人小说流派 | 第180-189页 |
第三节 读者与情色小说流派 | 第189-198页 |
第七章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语言及章法结构 | 第198-216页 |
第一节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语言 | 第198-208页 |
第二节 读者与通俗小说章法结构 | 第208-216页 |
第八章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续书 | 第216-238页 |
第一节 读者与通俗小说续书的编刊目的和动机 | 第217-226页 |
第二节 读者与通俗小说续书的大团圆结局 | 第226-231页 |
第三节 读者与通俗小说续书的人物形象塑造 | 第231-234页 |
第四节 读者与通俗小说续书的情节结构 | 第234-238页 |
第九章 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评点 | 第238-269页 |
第一节 读者与小说评点者的角色转换及其互动 | 第239-242页 |
第二节 下层读者与通俗小说评点的普及 | 第242-245页 |
第三节 评点为读者揭示小说创作主旨 | 第245-250页 |
第四节 评点为读者揭示小说人物塑造的特点及成就 | 第250-254页 |
第五节 评点为读者揭示小说文法 | 第254-263页 |
第六节 读者与通俗小说评点的假托现象 | 第263-269页 |
结语 | 第269-271页 |
参考文献 | 第271-292页 |
致谢 | 第292-29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93-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