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第2章 繁育特性研究 | 第37-58页 |
·试验区自然条件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42页 |
·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 第37-38页 |
·物候期观测 | 第38-39页 |
·花部特征观察 | 第39页 |
·杂交指数的估算 | 第39页 |
·花粉量及花粉数/胚珠数的测定 | 第39-40页 |
·花粉活力检测和柱头可授性测定 | 第40页 |
·传粉媒介 | 第40页 |
·交配方式检测 | 第40-41页 |
·组织培养研究 | 第41-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5页 |
·花芽形态分化的细胞学特征 | 第42-44页 |
·开花物候期特点 | 第44-46页 |
·花部特征 | 第46-48页 |
·杂交指数 | 第48-49页 |
·花粉量及花粉数/胚珠数 | 第49页 |
·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变化 | 第49-50页 |
·访花昆虫及访花频率 | 第50-51页 |
·交配方式的人工授粉实验 | 第51-52页 |
·荧光显微观察 | 第52-53页 |
·组织培养研究 | 第53-55页 |
·讨论 | 第55-58页 |
·花芽形态分化研究 | 第55页 |
·花部特征研究 | 第55-56页 |
·昆虫传粉研究 | 第56页 |
·繁育系统研究 | 第56页 |
·组织培养研究 | 第56-58页 |
第3章 自然繁育系统 S 基因型分析 | 第58-6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材料 | 第58-59页 |
·方法 | 第59-6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及检测 | 第61-62页 |
·S 基因型PCR 扩增引物筛选 | 第62页 |
·亲本及F1 代S 基因型初步鉴定和遗传 | 第62-65页 |
·讨论 | 第65-66页 |
·S 基因型的多样性 | 第65页 |
·S 基因与繁育系统的关系探讨 | 第65-66页 |
第4章 基于孢粉学的新疆地方苹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 | 第66-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材料 | 第66-67页 |
·方法 | 第67页 |
·数据处理 | 第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2页 |
·花粉形态 | 第67-68页 |
·花粉大小 | 第68页 |
·花粉萌发孔 | 第68页 |
·花粉表面纹饰 | 第68-69页 |
·花粉矿质元素组成及遗传多样性 | 第69页 |
·花粉矿质元素含量的对比研究 | 第69-72页 |
·聚类分析 | 第72页 |
·讨论 | 第72-75页 |
·不同居群分布的演变关系 | 第72-73页 |
·新疆地方苹果起源问题 | 第73页 |
·新疆野苹果与新疆地方苹果品种花粉矿质元素含量关系 | 第73-75页 |
第5章 基于 SSR 分子标记的新疆地方苹果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研究 | 第75-9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80页 |
·材料 | 第75-77页 |
·方法 | 第77-8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0-94页 |
·SSR-PCR 技术体系的建立 | 第80-83页 |
·不同引物的扩增特点 | 第83-86页 |
·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 | 第86-88页 |
·遗传分化 | 第88-89页 |
·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 | 第89-90页 |
·聚类分析 | 第90-94页 |
·讨论 | 第94-99页 |
·新疆地方苹果资源遗传多样性 | 第94-95页 |
·居群的遗传变异与分化 | 第95-96页 |
·居群间亲缘关系探讨 | 第96-97页 |
·新疆地方苹果资源亲缘关系探讨 | 第97-9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9-102页 |
附录 | 第102-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作者简介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