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11页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8-9页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第9-11页
第一章 银行体系脆弱性概述第11-22页
 第一节 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4页
  一、金融脆弱性第11页
  二、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定义第11-12页
  三、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第12-13页
  四、银行体系脆弱性转化为银行危机的过程第13-14页
 第二节 银行体系脆弱性生成因素分析第14-19页
  一、内生因素第14-17页
  二、外生因素第17-19页
 第三节 从银行体系脆弱性到银行危机的演变第19-22页
  一、从银行体系脆弱性到银行危机演变的自我实现机制第19-20页
  二、从银行体系脆弱性到银行危机演变的外在冲击机制第20-22页
第二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现实表现和成因分析第22-36页
 第一节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现实表现第22-29页
  一、资本缺乏持续补充机制第22-24页
  二、不良贷款率过高第24-26页
  三、盈利能力不足第26-27页
  四、存在流动性过剩风险第27-29页
 第二节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成因分析第29-36页
  一、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内部原因第29-32页
  二、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外部原因第32-36页
第三章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综合判断与测度第36-51页
 第一节 国际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第36-39页
  一、国际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指标体系第36-37页
  二、国际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方法第37-39页
 第二节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判断与测度第39-44页
  一、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指标选取第39-40页
  二、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方法选择第40-41页
  三、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指标赋值第41-42页
  四、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的结论及解释第42-44页
 第三节 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第44-51页
  一、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市场份额第44-45页
  二、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分析的指标选取第45-46页
  三、数据的处理过程第46-47页
  四、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结论第47-48页
  五、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结论的解释第48-51页
第四章 化解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对策建议第51-64页
 第一节 深化银行产权改革加强银行内部的公司治理第51-54页
  一、深化银行产权改革第51-52页
  二、加强银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建设第52-53页
  三、加强银行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第53-54页
 第二节 银行监管模式的改进第54-56页
  一、银行监管效率的提高第54-55页
  二、银行监管手段的改进第55页
  三、银行监管理念的改进第55-56页
 第三节 充分发挥市场的约束作用第56-60页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56-57页
  二、严格银行体系的市场退出机制第57-58页
  三、积极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第58页
  四、完善金融安全网第58-60页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银行体系运营环境第60-64页
  一、转变政府职能并改革政府主导的金融体制第60-61页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分散银行风险第61-62页
  三、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经济波动的危机冲击及政策选择
下一篇:新疆金融机构的制度风险现状和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