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1章 阳光政府概述 | 第13-19页 |
| ·阳光政府的内涵 | 第13-14页 |
| ·建设阳光政府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 ·代议制民主理论 | 第14页 |
| ·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理论 | 第14-15页 |
| ·隐私权理论 | 第15页 |
| ·建设阳光政府的基本原则 | 第15-17页 |
| ·公共利益至上 | 第15-16页 |
| ·最大限度公开 | 第16页 |
| ·有限的例外 | 第16页 |
| ·责任性 | 第16-17页 |
| ·便利 | 第17页 |
| ·实践阳光政府的现实意义 | 第17-19页 |
| ·建设阳光政府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宪政 | 第17页 |
| ·建设阳光政府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必要途径 | 第17-18页 |
| ·建设阳光政府有助于反腐败 | 第18页 |
| ·建设阳光政府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 | 第18-19页 |
| 第2章 阳光政府建设的实践 | 第19-30页 |
| ·美国 | 第19-21页 |
| ·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要政府机关内部设有专业的信息官员 | 第19-20页 |
| ·政府信息公开方式较多,公开内容具体、明确 | 第20页 |
| ·在公众提出信息申请的程序上,不要求必须具有特定的利益或理由 | 第20页 |
| ·信息公开的收费标准设计较为科学 | 第20-21页 |
| ·建立在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之上的电子政府,为透明政府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 第21页 |
| ·日本 | 第21-23页 |
| ·日本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 ·信息公开的同时,考虑第三人的利益 | 第22页 |
| ·在对某些信息公开进行收费的同时,也规定了减免条款 | 第22页 |
| ·独具特色的信息公开审查会制度 | 第22页 |
| ·救济程序完备 | 第22-23页 |
| ·政府信息公开与电子政府建设的有机结合 | 第23页 |
| ·韩国 | 第23-25页 |
| ·电子化政府的建构 | 第23-24页 |
| ·信息公开立法 | 第24页 |
| ·独立检察官制度 | 第24-25页 |
| ·居民审计请求制度 | 第25页 |
|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传媒的作用 | 第25页 |
| ·港台地区 | 第25-30页 |
| ·香港 | 第25-27页 |
| ·台湾 | 第27-30页 |
| 第3章 中国阳光政府的实现途径 | 第30-41页 |
| ·我国阳光政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1页 |
| ·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公开立法 | 第30页 |
| ·暗箱操作式的内部文件大量存在 | 第30-31页 |
|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救济手段 | 第31页 |
| ·与国际立法脱轨 | 第31页 |
| ·我国建设阳光政府的实现途径 | 第31-41页 |
| ·“人”的难点要突破 | 第32-33页 |
| ·财物配置要透明 | 第33-34页 |
| ·权力运用要改革 | 第34-35页 |
| ·法律法规要健全 | 第35-38页 |
| ·施政方式要公开 | 第38-39页 |
| ·监督机制要到位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