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的理论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裂隙岩体断裂破坏机制的研究方法与现状 | 第13-18页 |
·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机理研究 | 第14-15页 |
·模型研究 | 第15-17页 |
·数值分析研究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0页 |
·课题来源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总体设计 | 第21-28页 |
·试件、裂隙几何尺寸及裂隙空间展布 | 第21-24页 |
·试件、裂隙几何尺寸 | 第21页 |
·裂隙空间展布 | 第21-24页 |
·试件制备 | 第24页 |
·实验装置和加载过程 | 第24-25页 |
·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加载过程 | 第25页 |
·模型材料及参数 | 第25-28页 |
·模型材料选择依据 | 第25-26页 |
·材料参数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含一条预制裂隙类岩石试件的破坏分析 | 第28-47页 |
·基于压缩条件下预制裂隙的滑动裂纹模型 | 第28-32页 |
·研究背景 | 第28页 |
·滑动裂纹模型 | 第28-30页 |
·滑动裂纹扩展模型 | 第30-32页 |
·含一条预制倾斜裂隙试件的破坏模式与分析 | 第32-38页 |
·试件破坏机制分析 | 第32-34页 |
·试件破坏过程分析 | 第34-38页 |
·含一条预制水平裂隙试件的破坏模式与分析 | 第38-45页 |
·试件破坏机制分析 | 第38-39页 |
·试件破坏过程分析 | 第39-41页 |
·水平裂隙试件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 | 第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含两条预制裂隙类岩石试件的破坏分析 | 第47-60页 |
·预制裂隙尖端主要分支裂纹 | 第47页 |
·含两条预制裂隙试件的破坏模式分析 | 第47-50页 |
·单裂隙尖端微裂纹起裂、扩展引起的破坏 | 第48-49页 |
·两条裂隙尖端微裂纹的搭接、贯通破坏 | 第49页 |
·裂隙尖端无微裂纹出现的材料脆性破坏 | 第49-50页 |
·裂隙尖端微裂纹贯通破坏模式与裂隙体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 第50-58页 |
·张拉破坏 | 第50-55页 |
·剪切破坏 | 第55-57页 |
·拉剪复合破坏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含三条预制裂隙类岩石试件的破坏分析 | 第60-70页 |
·含三条预制裂隙试件的破坏过程分析 | 第60-68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25°试件 | 第60-64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45°试件 | 第64-67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75°试件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有序多裂隙类岩石试件破坏机制分析 | 第70-84页 |
·引言 | 第70页 |
·含多条预制裂隙试件的破坏过程 | 第70-75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25°时试件破坏过程模式分析 | 第70-75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45°时试件破坏过程模式分析 | 第75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75°时试件破坏过程模式分析 | 第75页 |
·预制裂隙倾角为90°时试件破坏过程模式分析 | 第75页 |
·多裂隙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征及强度分布规律 | 第75-82页 |
·裂隙体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特征 | 第75-77页 |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与破坏过程 | 第77-80页 |
·裂隙体强度分布规律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7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