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烟新品种在豫中烟区的适应性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3页 |
·优良品种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 | 第8-9页 |
·品种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 第8页 |
·品种对烟叶产量的影响 | 第8-9页 |
·生态条件下对烤烟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9-10页 |
·中国烤烟育种现状 | 第10-12页 |
·烟草育种目标及意义 | 第10页 |
·烟草种质资源 | 第10-12页 |
·本地种质资源 | 第10页 |
·外地种质资源 | 第10-11页 |
·野生种质资源 | 第11页 |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 第11页 |
·国内外烤烟种质资源的利用 | 第11-12页 |
·小结 | 第12-13页 |
2 引言 | 第1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试验方法 | 第13-14页 |
·国内自育烤烟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 第13-14页 |
·国外引进烤烟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 第14页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14-15页 |
·烟株的田间观测 | 第14-15页 |
·化学成分指标 | 第15页 |
·外观质量指标 | 第15页 |
·感官质量指标 | 第1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5-28页 |
·国内自育烤烟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 第15-20页 |
·长相长势与生育时期 | 第15-16页 |
·农艺性状 | 第16-17页 |
·经济性状 | 第17-18页 |
·外观质量 | 第18页 |
·化学成分 | 第18-19页 |
·感官评吸结果 | 第19-20页 |
·国外引进新品种适应性研究 | 第20-28页 |
·长相长势与生育时期 | 第20-21页 |
·农艺性状 | 第21-23页 |
·经济性状 | 第23页 |
·外观质量比较 | 第23-24页 |
·化学成分比较 | 第24-26页 |
·感官质量 | 第26-2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28-30页 |
·国内自育烤烟新品种在豫中烟区的适应性 | 第28-29页 |
·国外引进烤烟新品种在豫中烟区的试验性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英文摘要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