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脑靶向性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前言第13-16页
第一章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前研究第16-25页
 1 仪器与材料第16-17页
   ·仪器第16页
   ·药品与试剂第16-17页
 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7-22页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17页
   ·流动相及色谱条件第17-18页
   ·专属性试验第18-19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19-20页
   ·精密度试验第20页
   ·回收率试验第20-22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吡拉西坦的含量测定第22页
 3 吡拉西坦在水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第22-24页
   ·吡拉西坦在水中的表观溶解度的测定第22页
   ·吡拉西坦在正辛醇的表观溶解度的测定第22-23页
   ·吡拉西坦在正辛醇/水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23-24页
 4 讨论第24页
 5 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的研究第25-42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5-26页
   ·仪器第25页
   ·药品和试剂第25-26页
 2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评价指标的确定第26-29页
   ·浊度法第26页
   ·包封率的测定第26-29页
     ·离心法第27-28页
     ·透析法测定包封率第28-29页
 3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的初步筛选第29-31页
   ·溶剂乳化挥发法第29-30页
   ·微乳法第30页
   ·w/o/w 复乳-溶剂扩散法第30-31页
   ·薄膜超声分散法第31页
   ·结果总结与评价第31页
 4 w/o/w 型复乳-溶剂扩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第31-39页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研究第31-34页
     ·初乳中乳化剂的用量第32-33页
     ·复乳中乳化剂的用量的选择第33页
     ·脂质材料的选择第33-34页
     ·内、外水相pH 的选择第34页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第34-37页
     ·制备初乳时超声强度的考察第34-35页
     ·二次乳化时超声强度的考察第35-36页
     ·稀释水相温度的考察第36页
     ·有机溶剂挥发的方式的考察第36-37页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第37-39页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第39页
 5 讨论第39-41页
 6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评价第42-58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2-43页
   ·仪器第42页
   ·药品和试剂第42-43页
 2.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考察第43-47页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形态观察第43页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表面形态第43-44页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下形态第44-45页
   ·粒径及粒径分布第45-46页
   ·pH 值的测定第46页
   ·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第46-47页
 3 影响因素试验第47-51页
   ·稳定性评价指标第47-48页
     ·主药的含量第47-48页
     ·pH 值第48页
     ·包封率的测定第48页
     ·外观色泽第48页
     ·粒径大小第48页
   ·高温试验第48-49页
   ·光照试验第49-50页
   ·长期留样试验第50-51页
 4 体外释药试验第51-5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体外释放度的方法第51-54页
     ·色谱条件第51页
     ·吡拉西坦在pH7.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标准曲线第51-52页
     ·吡拉西坦在pH7.4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精密度试验第52-53页
     ·回收率试验第53-54页
   ·透析袋对药物的吸附第54-55页
   ·释放度的测定第55页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释药动力学分析第55-56页
 5 讨论第56-57页
 6 小结第57-58页
第四章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内组织分布研究第58-74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8-59页
   ·仪器第58页
   ·药品与试剂第58-59页
   ·试验动物第59页
 2 吡拉西坦固体脂质纳米粒小鼠体内分布学研究第59-73页
   ·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9-66页
     ·色谱条件第59页
     ·系统适用性试验第59-60页
     ·组织样品的处理第60页
     ·小鼠各组织方法专属性试验第60-63页
     ·小鼠组织器官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3-64页
     ·小鼠组织器官精密度试验第64-66页
     ·小鼠组织器官方法回收率试验第66页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第66页
   ·小鼠体内分布试验第66-68页
   ·样品处理和结果第68-73页
 3 讨论第73页
 4 小结第73-74页
全文总结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综述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进展第79-92页
发表文章情况说明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6-氟基丁基苯酞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盐酸氟桂利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脑靶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