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 枣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1 枣产业概况 | 第11页 |
1.2 冬枣产业概况 | 第11-12页 |
1.3 南方冬枣产业概况 | 第12-13页 |
2 冬枣栽培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2.1 土壤改良与清园 | 第13页 |
2.2 南方冬枣栽植与育苗技术 | 第13-14页 |
2.3 冬枣光合作用研究 | 第14页 |
2.4 冬枣施肥技术 | 第14-16页 |
2.4.1 有机肥的利用 | 第15页 |
2.4.2 无机肥的利用 | 第15页 |
2.4.3 微生物肥-生物菌肥的利用 | 第15-16页 |
2.4.4 肥料与枣树光合能力的相关性 | 第16页 |
2.5 冬枣果实优质调控技术 | 第16-19页 |
2.5.1 整形与修剪 | 第16-17页 |
2.5.2 环剥与环割 | 第17-18页 |
2.5.3 防虫杀菌 | 第18-19页 |
3 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不同砧木及嫁接方法对南方冬枣嫁接育苗的影响 | 第21-2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3页 |
2.2.1 不同砧木种类对嫁接育苗效果的影响 | 第22页 |
2.2.2 不同嫁接时期对嫁接育苗效果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3 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育苗效果的影响 | 第23页 |
2.3 讨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不同生态因素对南方冬枣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25-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25页 |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3.2.1 南方冬枣脆熟期结果枝与预留枝的净光合速率比较 | 第26-27页 |
3.2.2 南方冬枣不同地形条件下结果枝的净光合速率比较 | 第27页 |
3.2.3 南方冬枣不同栽培模式的净光合速率比较 | 第27-28页 |
3.2.4 南方冬枣净光合速率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 第28-29页 |
3.3 讨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冬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1-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4.1.1 材料 | 第31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冬枣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33-37页 |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冬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37-39页 |
4.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南方冬枣果实调控技术 | 第41-4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5.1.1 供试材料 | 第41页 |
5.1.2 试剂与工具 | 第41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41-43页 |
5.1.3.1 抹芽摘心处理方法 | 第41-42页 |
5.1.3.2 控吊促花处理方法 | 第42页 |
5.1.3.3 控旺促果处理方法 | 第42页 |
5.1.3.4 果树生长指标及产量的测定 | 第42-43页 |
5.1.3.5 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 第43页 |
5.1.3.6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5.2.1 抹芽摘心 | 第43页 |
5.2.2 控梢促花 | 第43-44页 |
5.2.2.1 不同药剂对枣吊控旺效果 | 第43-44页 |
5.2.2.2 不同药剂处理对枣吊促花效果 | 第44页 |
5.2.3 控旺促果 | 第44-47页 |
5.2.3.1 不同环剥处理对南方冬枣开花坐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3.2 不同环剥处理对果树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3.3 不同环剥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46-47页 |
5.3 讨论 | 第47-49页 |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1 结论 | 第49-50页 |
2 创新点 | 第50页 |
3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