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五味子属植物生物学特征 | 第10页 |
1.2 五味子属植物分布、分类与演化 | 第10-12页 |
1.2.1 五味子属植物分布与分类 | 第10-11页 |
1.2.2 五味子属植物演化 | 第11-12页 |
1.3 五味子属现状与利用 | 第12-15页 |
1.3.1 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 | 第12-13页 |
1.3.2 五味子功效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华中五味子成分研究 | 第14页 |
1.3.4 华中五味子功效研究 | 第14页 |
1.3.5 秦岭五味子属植物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凝胶电泳 | 第15-17页 |
1.4.1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5页 |
1.4.2 脉冲电场凝胶 | 第15-16页 |
1.4.3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第16页 |
1.4.4 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6页 |
1.4.5 等电聚焦电泳 | 第16页 |
1.4.6 双向电泳 | 第16-17页 |
1.5 植物蛋白指纹图谱研究 | 第17-19页 |
1.5.1 蛋白指纹图谱与植物鉴定 | 第17页 |
1.5.2 可溶性蛋白提取及SDS-PAGE电泳分析 | 第17-18页 |
1.5.3 建立蛋白指纹图谱 | 第18-19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2.1 材料 | 第20-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2.2 方法 | 第22-28页 |
2.2.1 可溶性蛋白提取 | 第22-23页 |
2.2.2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2.2.3 凝胶制备电泳 | 第24-28页 |
第3章 华中五味子叶片可溶性蛋白比较 | 第28-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3.1.1 供试材料 | 第28页 |
3.1.2 方法 | 第2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3.2.1 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3.2.2 可溶性蛋白浓度测定 | 第29-30页 |
3.2.3 不同时间可溶性蛋白电泳 | 第30-31页 |
3.3 讨论 | 第31-32页 |
3.4 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五味子属三种植物可溶性蛋白比较 | 第34-4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4.1.1 供试材料 | 第3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2.1 可溶性蛋白提取方法 | 第34-37页 |
4.2.2 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 | 第37页 |
4.2.3 果实中可溶性蛋白条带比较 | 第37-38页 |
4.3 讨论 | 第38-41页 |
4.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秦岭地区华中五味子果实可溶性蛋白比较 | 第42-4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5.1.1 供试材料 | 第42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5.2.1 不同地区华中五味子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比较 | 第43页 |
5.2.2 不同地区华中五味子果实可溶性蛋白条带比较 | 第43-45页 |
5.3 讨论 | 第45-46页 |
5.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