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瓜类论文--黄瓜论文

CsPAP-fib基因在低温诱导黄瓜雌性分化中功能解析

摘要第11-12页
英文摘要第12-13页
1 前言第14-19页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黄瓜的性别表现型第14页
        1.2.2 黄瓜的性别决定基因第14-15页
        1.2.3 低夜温促进雌性分化第15-16页
        1.2.4 乙烯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第16页
        1.2.5 赤霉素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第16-17页
        1.2.6 Fibrillion家族的研究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19页
        1.3.1 试验主要内容第18页
        1.3.2 试验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30页
    2.1 试验材料第19页
    2.2 CsPAP-fib的克隆第19-22页
        2.2.1 黄瓜叶片RNA的提取与检测第19页
        2.2.2 cDNA第1链的合成第19-20页
        2.2.3 CsPAP-fib的克隆第20页
        2.2.4 CsPAP-fibPCR扩增产物的回收第20-21页
        2.2.5 CsPAP-fib连接pEASY-T3载体与阳性克隆筛选第21-22页
    2.3 CsPAP-fi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2页
    2.4 CsPAP-fib表达模式分析第22-23页
    2.5 CsPAP-fib亚细胞定位分析第23-25页
        2.5.1 植物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3页
        2.5.2 质粒的纯化浓缩第23-24页
        2.5.3 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的制备第24页
        2.5.4 CsPAP-fib-GFP质粒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第24-25页
    2.6 CsPAP-fib对黄瓜的遗传转化第25-28页
        2.6.1 试验材料与培养基第25-26页
        2.6.2 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第26-27页
        2.6.3 黄瓜遗传转化实验方法第27-28页
    2.7 转基因阳性植株功能验证第28-30页
        2.7.1 乙烯含量的测定第28-29页
        2.7.2 赤霉素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8页
    3.1 CsPAP-fib的克隆第30-31页
        3.1.1 黄瓜植株总RNA的提取第30页
        3.1.2 CsPAP-fib的全长及酶切验证第30-31页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4页
        3.2.1 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第31页
        3.2.2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第31-32页
        3.2.3 CsPAP-fib蛋白跨膜区域预测第32页
        3.2.4 CsPAP-fib蛋白质亲水性与疏水性预测第32-33页
        3.2.5 CsPAP-fib蛋白的高级结构预测第33页
        3.2.6 CsPAP-fib蛋白系统进化分析第33-34页
    3.3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34-36页
        3.3.1 不同夜温处理下CsPAP-fib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分析第34-35页
        3.3.2 不同夜温处理下CsPAP-fib在两个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第35-36页
    3.4 CsPAP-fib亚细胞定位第36-38页
        3.4.1 植物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38页
        3.4.2 CsPAP-fib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定位第38页
    3.5 CsPAP-fib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第38-40页
    3.6 黄瓜遗传转化第40-42页
        3.6.1 草甘膦抗性筛选第40-41页
        3.6.2 CsPAP-fib转基因黄瓜植株的获得第41-42页
    3.7 转基因黄瓜抗性植株的分子鉴定第42-43页
        3.7.1 转基因黄瓜的PCR鉴定第42页
        3.7.2 转基因黄瓜植株的荧光定量PCR鉴定第42-43页
    3.8 转基因植株功能验证第43-48页
        3.8.1 转基因植株第一雌花节位表现第43-44页
        3.8.2 转基因植株雌花节率表现第44-45页
        3.8.3 转CsPAP-fib植株的乙烯含量测定分析第45-46页
        3.8.4 转CsPAP-fib植株的赤霉素含量测定分析第46-48页
4 讨论第48-52页
    4.1 PAP-fibrillin蛋白家族的研究第48页
    4.2 CsPAP-fib对黄瓜的遗传转化第48-49页
    4.3 CsPAP-fib的表达模式第49页
    4.4 原纤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多样性第49-50页
    4.5 CsPAP-fib响应低夜温促进雌花分化第50页
    4.6 展望第50页
    4.7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50-52页
        4.7.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50页
        4.7.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50-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1页
附录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外源氢气强化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的研究
下一篇:玉米秸秆厌氧发酵及其沼渣与褐煤共制备生物质型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