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CQHY并购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1.2 选题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6-17页
        1.2.1 研究思路第16页
        1.2.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论文的框架结构第18-19页
    1.4 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第20-36页
    2.1 并购的相关概念第20-23页
        2.1.1 并购的概念第20页
        2.1.2 并购的类型第20-21页
        2.1.3 并购的过程第21-22页
        2.1.4 并购的特点第22-23页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第23-24页
        2.2.1 风险的概念第23页
        2.2.2 风险的主要特征第23-24页
    2.3 风险管理的内容第24页
    2.4 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第24-28页
        2.4.1 风险识别第24-25页
        2.4.2 风险评估第25-27页
        2.4.3 风险应对第27页
        2.4.4 风险监控第27-28页
    2.5 并购风险管理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第28-36页
        2.5.1 国外并购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第28-29页
        2.5.2 国内并购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第29-31页
        2.5.3 并购风险管理相关的文献综述第31-36页
第3章 CQHY项目概述及SLGF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第36-43页
    3.1 SLGF公司概况第36页
    3.2 CQHY项目概况第36-38页
    3.3 SLGF公司风险管理现状第38-43页
        3.3.1 SLGF公司组织架构与部门职责第38-39页
        3.3.2 SLGF公司项目投资决策程序第39-40页
        3.3.3 SLGF公司并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40-42页
        3.3.4 SLGF公司项目风险管理现状总结第42-43页
第4章 CQHY并购项目风险识别第43-55页
    4.1 风险识别方法选择第43页
    4.2 尽职调查法识别项目风险第43-50页
        4.2.1 尽职调查法所需的调查材料第43-44页
        4.2.2 尽职调查的程序第44页
        4.2.3 尽职调查成果第44-47页
        4.2.4 尽职调查风险识别总结第47-50页
    4.3 头脑风暴法识别项目风险第50-52页
        4.3.1 头脑风暴法识别项目风险的组织过程第50-51页
        4.3.2 头脑风暴法识别项目风险结果第51-52页
    4.4 CQHY并购项目风险因素的确定第52-55页
第5章 CQHY并购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第55-71页
    5.1 CQHY并购项目风险定性分析第55-59页
        5.1.1 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打分第55-57页
        5.1.2 应用Borda序值法对风险进行排序第57-59页
    5.2 CQHY并购项目风险定量分析第59-64页
        5.2.1 项目公司资产估值第59-61页
        5.2.2 敏感性分析第61-64页
    5.3 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第64-70页
        5.3.1 构建风险层次结构模型第64页
        5.3.2 建立评价因素集第64-65页
        5.3.3 确定评价因素集第65页
        5.3.4 建立风险因素权重集第65-67页
        5.3.5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第67-68页
        5.3.6 进行归一化处理第68-70页
    5.4 风险总结与评价第70-71页
第6章 项目风险应对与监控第71-78页
    6.1 项目风险应对第71-73页
        6.1.1 气源风险的应对第71-72页
        6.1.2 资产估值风险应对第72页
        6.1.3 发展风险的应对第72页
        6.1.4 政策法律风险的应对第72-73页
        6.1.5 财务风险的应对第73页
    6.2 项目风险监控第73-76页
        6.2.1 临时性风险控制机构的搭建第73-74页
        6.2.2 项目风险监控分级预警第74-76页
    6.3 风险监控结果第76-7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7.1 结论第78页
    7.2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致谢第83-8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调蛋白乙酰化功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灰霉菌菌核黑色素合成聚酮合酶基因Bcpks12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