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 第11-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 第14页 |
三、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推定信托的基础理论 | 第16-45页 |
第一节 推定信托的内涵 | 第16-25页 |
一、推定信托的概念 | 第16-18页 |
二、推定信托中的受益人、受托人 | 第18-21页 |
三、推定信托法理分析 | 第21-22页 |
四、推定信托与其他信托的关系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推定信托产生的背景 | 第25-31页 |
一、推定信托的社会背景 | 第25-29页 |
二、推定信托产生的经济基础——英国封建土地保有制度下的所有与占有之分离 | 第29页 |
三、比较与评析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推定信托的性质 | 第31-34页 |
一、将推定信托定性为救济性制度——基于美国法考察 | 第31-32页 |
二、将推定信托定性为实体性制度——基于英国法考察 | 第32-33页 |
三、推定信托的应然性质界定——民事权利的救济方式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推定信托成立的形态 | 第34-45页 |
一、不当影响引起的推定信托 | 第34-37页 |
二、禁止将成文法条款当作欺诈的工具 | 第37-38页 |
三、违反信任义务引起的推定信托 | 第38-41页 |
四、通过杀人等犯罪方法引起的推定信托 | 第41-43页 |
五、可以强制实施的不动产买卖合同中对卖方施加的推定信托 | 第43-45页 |
第二章 我国引入推定信托的必要性 | 第45-94页 |
第一节 社会现实问题对引入推定信托之需要 | 第45-60页 |
一、国有企业财产权问题需要推定信托 | 第45-53页 |
二、委托理财问题需要推定信托 | 第53-60页 |
第二节 司法实践需要引入推定信托——以司法案例为中心 | 第60-65页 |
第三节 现有法律制度的不完备需要引入推定信托 | 第65-88页 |
一、不当得利保护方法之不足需要引入推定信托 | 第66-69页 |
二、无因管理适用困境的突破需要引入推定信托 | 第69-71页 |
三、善意取得不能取代推定信托 | 第71-79页 |
四、物权法定原则下的“事实物权”正当性基础需要推定信托 | 第79-88页 |
第四节 对我国法律中类似推定信托规定的认识 | 第88-94页 |
一、实体法中类似推定信托的规定 | 第88-91页 |
二、程序法中类似推定信托的规定 | 第91-94页 |
第三章 推定信托引入之路径 | 第94-125页 |
第一节 推定信托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 | 第94-116页 |
一、推定信托在婚姻家庭中的适用 | 第94-96页 |
二、推定信托在非婚姻伴侣之间的适用 | 第96-98页 |
三、推定信托在商业领域中的适用 | 第98-116页 |
第二节 推定信托与既有相关制度的冲突及协调 | 第116-125页 |
一、推定信托与物权法定原则的冲突与协调 | 第116-117页 |
二、推定信托系与善意取得的冲突与协调 | 第117-118页 |
三、推定信托与不当得利的冲突与协调 | 第118-120页 |
四、推定信托与一物一权主义的冲突与协调 | 第120-125页 |
第四章 推定信托对我国民事救济途径的完善 | 第125-131页 |
第一节 推定信托对我国民事救济体系的价值 | 第125-128页 |
一、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 第125-127页 |
二、财产性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救济途径之完善 | 第127-128页 |
第二节 推定信托对推动我国衡平司法的价值 | 第128-131页 |
一、衡平司法(救济)——人格保护之视角 | 第128-129页 |
二、推定信托——权利救济体系建立之展望 | 第129-131页 |
结论 推定信托的再认识与我国推定信托规则的创设 | 第131-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
后记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