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肥西县城空间精明增长评价与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1 我国现阶段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第13页
        1.1.2 城市用地蔓延问题凸显第13-14页
        1.1.3 城市空间粗放式开发利用第14页
        1.1.4 合肥市的快速发展第14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20页
        1.3.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研究内容第16-19页
        1.3.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精明增长研究综述第20-28页
    2.1 精明增长理论第20-22页
        2.1.1 精明增长的兴起第20页
        2.1.2 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第20-22页
        2.1.3 精明增长理论下的空间形态特征第22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2-26页
        2.2.1 国外研究进展第22-24页
        2.2.2 国内研究进展第24-26页
        2.2.3 研究述评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肥西县城精明增长指标体系构建第28-39页
    3.1 肥西县发展现状第28-31页
        3.1.1 肥西县现状第28-29页
        3.1.2 肥西县经济发展现状第29-31页
    3.2 肥西县城空间发展特征第31-32页
        3.2.1 依托优越区位优势第31页
        3.2.2 沿河和城市主要干道的空间扩展第31页
        3.2.3 县城东西片区差异较大第31-32页
    3.3 肥西县发展动力机制第32-34页
        3.3.1 行政区划的调整第32页
        3.3.2 产业促进作用第32页
        3.3.3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第32-34页
        3.3.4 政策和规划的引导和带动第34页
    3.4 构建肥西县城空间精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第34-37页
        3.4.1 国内外精明增长评价体系借鉴第34-35页
        3.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肥西县城精明增长评价第39-51页
    4.1 肥西县城精明增长相关指标分析第39-46页
        4.1.1 肥西县增长强度第39-42页
        4.1.2 肥西县增长效益第42-44页
        4.1.3 肥西县宜居水平第44-46页
    4.2 肥西县城空间精明增长现状综合绩效评价第46-49页
        4.2.1 肥西县城用地扩张有待优化第46-48页
        4.2.2 肥西县城交通网络有待完善第48-49页
        4.2.3 肥西县城公共开敞空间不足第49页
    4.3 精明增长在肥西县城实践的必要性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肥西县城空间优化策略探索第51-67页
    5.1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第51-55页
        5.1.1 城区土地混合使用第51-54页
        5.1.2 提高县城开发强度第54-55页
    5.2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第55-59页
        5.2.1 肥西县城适宜规模判断第55-56页
        5.2.2 肥西县城开发边界划定第56-59页
    5.3 完善肥西的交通体系第59-62页
        5.3.1 优化城区道路网第59-61页
        5.3.2 建立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第61-62页
    5.4 营造公共开敞空间第62-65页
        5.4.1 构建肥西县城公共开敞体系第62-63页
        5.4.2 构建肥西县城绿地系统第63-65页
    5.5 肥西县城精明增长管理政策第65-66页
        5.5.1 建立健全的土地制度第65页
        5.5.2 构建城市开发边界管理政策第65页
        5.5.3 制定公众参与制度第65-66页
    5.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6.1 主要结论第67页
    6.2 研究不足第67页
    6.3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文化视角下的体验式书店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生态安全格局引导下祁门县城区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