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评价 | 第17-18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1.3.2 重点和难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阐述 | 第21-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电网瘫痪 | 第21页 |
2.1.2 电网瘫痪引发的公共危机 | 第21-22页 |
2.1.3 公共危机管理 | 第22页 |
2.2 政府部门对电网瘫痪事件干预的理论依据 | 第22-23页 |
2.2.1 系统动力学理论 | 第22页 |
2.2.2 结构主义理论 | 第22页 |
2.2.3 扩散理论 | 第22页 |
2.2.4 公共管理环境理论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我国应对电网瘫痪引发公共危机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4-34页 |
3.1 电网瘫痪引发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 | 第24-25页 |
3.1.1 高概率特征 | 第24页 |
3.1.2 影响的广泛性 | 第24页 |
3.1.3 危机爆发的紧急性 | 第24-25页 |
3.1.4 危机的潜在性 | 第25页 |
3.1.5 危机存在的公开性 | 第25页 |
3.1.6 危机出现的可预性 | 第25页 |
3.2 电网瘫痪引发公共危机的管理现状 | 第25-26页 |
3.3 主要问题 | 第26-28页 |
3.3.1 相关立法较少 | 第26-27页 |
3.3.2 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27页 |
3.3.3 政府部门危机应急机制不健全 | 第27页 |
3.3.4 政府及公众的危机认识淡薄 | 第27-28页 |
3.3.5 讯息交流共享机制需进一步完备 | 第28页 |
3.3.6 公众在危机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 第28页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3.4.1 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程度的限制 | 第28页 |
3.4.2 现今危机种类繁杂多变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3 尚未建立完备的电网瘫痪引发公共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 | 第29页 |
3.4.4 公共危机管理不够规范 | 第29页 |
3.4.5 行业组织整合度不强 | 第29-30页 |
3.4.6 电网瘫痪危机管理的罪责机制滞后 | 第30页 |
3.5 我国应对电网瘫痪引发公共危机管理的实例分析 | 第30-32页 |
3.5.1 海南抵御2014年9号台风的电力应急管理 | 第30-31页 |
3.5.2 北海抵御2014年9号台风的电力应急管理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国外电网瘫痪危机处理经验借鉴 | 第34-40页 |
4.1 国际上应对电网瘫痪事故的实践 | 第34-37页 |
4.1.1 美国应对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的实践 | 第34页 |
4.1.2 加拿大国应对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的实践 | 第34-35页 |
4.1.3 澳大利亚应对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的实践 | 第35-36页 |
4.1.4 法国应对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的实践 | 第36页 |
4.1.5 日本应对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的实践 | 第36-37页 |
4.2 国外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管理启示 | 第37-39页 |
4.2.1 教育先行,意识培养,提升能力 | 第37页 |
4.2.2 首长负责,机构辅助,形成危机处理体系 | 第37-38页 |
4.2.3 制订控制措施,控制危机波及面 | 第38页 |
4.2.4 畅通信息,媒体发力,安稳民心 | 第38页 |
4.2.5 重视社会组织,全民参与共渡难关 | 第38页 |
4.2.6 进行危机处理联合演练,防患未然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应对电网瘫痪引发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三角联动”危机反应管理模式构建 | 第40-54页 |
5.1 电网瘫痪引发公共危机的应对原则 | 第40-41页 |
5.1.1 广泛参与原则 | 第40页 |
5.1.2 政府部门支持原则 | 第40页 |
5.1.3 协调发展原则 | 第40页 |
5.1.4 持续和谐原则 | 第40-41页 |
5.2 “三角联动”模式——加强政府公共危机响应能力 | 第41-47页 |
5.2.1 制定与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法规制度 | 第41-42页 |
5.2.2 建立政府主导的统筹协商机制 | 第42-43页 |
5.2.3 建立电网危机社会联合处置机制 | 第43页 |
5.2.4 构建科学的危机预警机制 | 第43-44页 |
5.2.5 成立危机处理机构 | 第44-45页 |
5.2.6 完善电网瘫痪引发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智慧系统 | 第45-46页 |
5.2.7 完善电力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机制 | 第46页 |
5.2.8 完善公共危机追责制 | 第46-47页 |
5.2.9 完善专业危机处理人才培养模式 | 第47页 |
5.3 “三角联动”模式——提高电力企业危机处理反应处置能力 | 第47-50页 |
5.3.1 增强危机意识,塑造危机处理反应文化 | 第48页 |
5.3.2 做好电网瘫痪引发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监测 | 第48页 |
5.3.3 完善电网瘫痪危机处理反应处置预案 | 第48-49页 |
5.3.4 保障实时信息沟通 | 第49页 |
5.3.5 健全学习机制 | 第49页 |
5.3.6 完善电网事故反应投诉机制 | 第49-50页 |
5.4 “三角联动”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 第50-53页 |
5.4.1 提高宣传意识,增进社会理解信任 | 第50-51页 |
5.4.2 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培育第三部门参与危机管理的能力 | 第51-52页 |
5.4.3 坚持全民教育,促进全民参与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