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28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二) 海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22-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一章 生平篇 | 第28-44页 |
第一节 思想萌芽期 | 第29-34页 |
第二节 思想形成期 | 第34-39页 |
第三节 思想发展期 | 第39-41页 |
第四节 思想成熟期 | 第41-44页 |
第二章 创作篇 | 第44-72页 |
第一节 拟话本小说 | 第44-50页 |
一、《无声戏》的版本及其他 | 第46-47页 |
二、《十二楼》 | 第47-50页 |
第二节 长篇小说 | 第50-58页 |
一、《合锦回文传》 | 第51-53页 |
二、《肉蒲团》考辨 | 第53-58页 |
第三节 戏曲 | 第58-67页 |
一、创作传奇之起因 | 第58-61页 |
二、《笠翁十种曲》 | 第61-62页 |
三、小说与戏曲的改编 | 第62-65页 |
四、改写传奇 | 第65-67页 |
第四节 戏曲理论 | 第67-72页 |
一、《闲情偶寄》的写作 | 第67-70页 |
二、《闲情偶寄》的版本 | 第70-72页 |
第三章 交游篇 | 第72-97页 |
第一节 杭州友人 | 第72-75页 |
第二节 《凰求凤》与秦淮八艳 | 第75-78页 |
第三节 高朋满座 | 第78-84页 |
第四节 游秦陇 | 第84-88页 |
第五节 组建家班 以戏会友 | 第88-90页 |
第六节 女性友人 | 第90-97页 |
一、王端淑与《比目鱼》 | 第90-93页 |
二、黄媛介有缘《意中缘》 | 第93-97页 |
第四章 编辑出版篇 | 第97-116页 |
第一节 投身书坊 | 第97-108页 |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 第97-100页 |
二、居住地经济因素及编辑出版业的影响 | 第100-108页 |
(一) 杭州经济及书坊考 | 第102-105页 |
(二) 南京经济及书坊考 | 第105-108页 |
第二节 编辑出版成果考 | 第108-111页 |
第三节 编辑出版特色 | 第111-113页 |
第四节 编辑理念 | 第113-116页 |
第五章 评点篇 | 第116-133页 |
第一节 李渔与《三国志演义》 | 第118-122页 |
一、李渔为《三国志演义》作序 | 第118-119页 |
二、《李笠翁批阅三国志》 | 第119-122页 |
第二节 李渔与《金瓶梅》的关系 | 第122-129页 |
一、李渔与《金瓶梅》的作者问题 | 第122-124页 |
二、崇祯本及《金瓶梅》的其他版本 | 第124-128页 |
三、李渔与张竹坡 | 第128-129页 |
第三节 李渔的评点思想 | 第129-133页 |
第六章 商业及审美观篇 | 第133-155页 |
第一节 呼唤新型商业伦理 | 第133-140页 |
一、关注商业伦理的起因 | 第133-136页 |
二、对新型商业伦理的构建 | 第136-140页 |
第二节 尚奇意识 | 第140-146页 |
一、明清尚奇之风的新变及其对李渔的影响 | 第140-143页 |
二、尚奇观念的表现 | 第143-144页 |
三、"尚奇"与"入情"两个观念在作品中的和谐统一 | 第144-146页 |
第三节 关注日常审美 | 第146-155页 |
一、日常生活审美溯源 | 第146-148页 |
二、对作品的审美处理 | 第148-151页 |
三、喜剧特质的阐释 | 第151-155页 |
第七章 女性观篇 | 第155-170页 |
第一节 提倡情理兼顾 | 第155-161页 |
一、明清以来情理观的流变 | 第155-157页 |
二、作品中的情爱表现形式及其所反映的情理观 | 第157-161页 |
第二节 变通贞节观 | 第161-166页 |
一、明清贞节观念流变 | 第161-163页 |
二、李渔的贞节观 | 第163-166页 |
第三节 注重女子教育 | 第166-170页 |
第八章 接受与传播篇 | 第170-198页 |
第一节 李渔作品与明清禁书 | 第170-176页 |
一、明清禁书概说 | 第170-174页 |
二、李渔作品的被禁情况 | 第174-176页 |
第二节 李渔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及接受 | 第176-185页 |
第三节 李渔其人的接受 | 第185-198页 |
一、世人评价 毁誉天壤 | 第185-190页 |
二、转变观念 搏笑卖文 | 第190-191页 |
三、以才谋生 率真无机 | 第191-193页 |
四、好货好色 褒贬由他 | 第193-198页 |
结语 | 第198-202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212页 |
致谢 | 第212-21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和科研活动 | 第214-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