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侨务工作论文

建构侨乡 沟通“侨”“乡”--台山侨乡百年侨刊研究

内容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4-47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8页
    二、研究问题和内容框架第18-22页
    三、文献综述第22-37页
    四、本文对“侨刊”的界定第37-40页
    五、研究方法第40-46页
    六、本文对相关术语和注释方式的说明第46-47页
第一章 百年变迁中的台山侨刊第47-100页
    第一节 1909-1949年的台山侨刊第48-68页
        一、刊物宗旨——改良社会与联络侨情第48-51页
        二、与宗旨相应的栏目设置第51-61页
        三、多管齐下的经费筹集方式第61-68页
    第二节 1950-1966年的台山侨刊第68-80页
        一、刊物宗旨——宣传“新社会”与联络乡侨第68-70页
        二、稳中有变的栏目设置第70-72页
        三、《新宁杂志》与其他侨刊间二元化的经费筹集方式第72-80页
    第三节 1978年至今的台山侨刊第80-97页
        一、刊物宗旨——沟通侨情与激发华侨爱国爱乡之情第80-82页
        二、传统与创新并存的栏目设置第82-86页
        三、以获取捐赠为主的经费筹集方式第86-97页
    小结第97-100页
第二章 台山侨刊相关者第100-156页
    第一节 1909-1949年的台山侨刊相关者第102-120页
        一、侨刊传播者——正当壮年、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群体第102-109页
        二、侨刊受众——期盼落叶归根的移居者第109-116页
        三、对侨刊实行控制的政府——管而不严第116-120页
    第二节 1950-1966年的台山侨刊相关者第120-127页
        一、侨刊传播者——延续前一阶段且经过重组的“知识分子”群体第121-123页
        二、侨刊受众——被侨乡所“争取”的海外移居者第123-125页
        三、对侨刊实施控制的政府——着手控制第125-127页
    第三节 1978年至今的台山侨刊相关者第127-151页
        一、侨刊传播者——以老年为主,经历政治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群体第128-136页
        二、侨刊受众——已然落地生根的移居者第136-145页
        三、对侨刊实施控制的政府——严格管理第145-151页
    小结第151-156页
第三章 台山侨刊的内容侨刊对侨乡社会的建构第156-278页
    第一节 1949年前台山侨刊的内容第157-201页
        一、“恶”与“善”并存的台山侨乡社会第157-178页
        二、“小事”与“大事”同在的台山侨乡社会第178-201页
    第二节 1950-1966年台山侨刊的内容第201-228页
        一、消除旧弊端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02-207页
        二、农工文教全面发展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07-228页
    第三节 1978年后台山侨刊的内容第228-270页
        一、落实任务政策,重建“侨”“乡”关系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29-234页
        二、宗亲往来频繁、乡情亲谊浓郁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34-239页
        三、盛赞华侨捐赠公益慈善事业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39-249页
        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49-265页
        五、追根溯源、建构集体记忆的台山侨乡社会第265-270页
    小结第270-278页
第四章 台山侨刊的功能——沟通“侨”“乡”第278-353页
    第一节 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第278-316页
        一、1949前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第279-300页
        二、1950-1966年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第300-303页
        三、1978年至今台山侨刊中海内外群体成员的互动第303-316页
    第二节 侨刊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第316-347页
        一、侨刊相关者与非相关者对侨刊的认知第317-334页
        二、侨刊社——华侨与侨乡之间的联结点第334-347页
    小结第347-353页
结语第353-367页
附录第367-383页
参考文献第383-399页
后记第399-402页

论文共4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信任的流失与重塑--以PX事件为例
下一篇:印尼与中国关系中的印尼华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