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1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7页 |
·"合资建路"成为铁路建设快速推进与发展的载体 | 第13页 |
·当前铁路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7-20页 |
·引进社会资本成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 第17页 |
·对目前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几点认识 | 第17-18页 |
·创新BOT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 第18-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文献综述 | 第20-25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国外铁路投融资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页 |
·章节安排 | 第26-28页 |
·论文创新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我国铁路投融资历史沿革与社会经济属性的再认识 | 第31-43页 |
·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沿革 | 第31-34页 |
·改革开放前我国铁路投融资特点 | 第31-32页 |
·改革开放后我国铁路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 第32-34页 |
·铁路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原因分析 | 第35-36页 |
·铁路社会经济属性的再认识 | 第36-40页 |
·关于铁路社会经济属性的一般观点 | 第36-38页 |
·铁路社会经济属性的再认识 | 第38-39页 |
·铁路社会经济属性对我国铁路投融资改革的启示 | 第39-40页 |
·实证分析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铁路投融资模式借鉴 | 第43-57页 |
·国外铁路投融资实践及借鉴 | 第43-45页 |
·国外铁路初期的投融资方式 | 第43-44页 |
·铁路大发展时期国外铁路投融资改革实践 | 第44页 |
·国外投融资实践对我国铁路投融资借鉴的启示 | 第44-45页 |
·传统的铁路投融资模式 | 第45-50页 |
·政府投资(含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 | 第45-47页 |
·银行贷款 | 第47页 |
·股票和债券 | 第47页 |
·民间资本 | 第47-50页 |
·启示 | 第50页 |
·项目融资模式的借鉴 | 第50-52页 |
·BOT融资模式 | 第50-51页 |
·PPP融资 | 第51-52页 |
·铁路投融资模式介绍 | 第52-56页 |
·武广高铁投融资模式——典型"部省合资"模式 | 第52-53页 |
·厦(门)深(圳)铁路投融资模式 | 第53-54页 |
·日本新干线铁路投融资模式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我国铁路BOT融资模式创新 | 第57-68页 |
·CRBOT的内涵 | 第57-58页 |
·CRBOT框架结构设计 | 第58-60页 |
·CRBOT设计原则 | 第59页 |
·CRBOT铁路项目实施的范围 | 第59-60页 |
·实施CRBOT的意义 | 第60页 |
·CRBOT实施的障碍分析 | 第60-62页 |
·铁路系统政企不分 | 第60-61页 |
·调度权属垄断 | 第61页 |
·清算体系不合理 | 第61页 |
·未建立分类建设分类经营机制 | 第61页 |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 第61-62页 |
·CRBOT的框架 | 第62-64页 |
·CRBOT实施保障体系 | 第62页 |
·CRBOT利益共享机制 | 第62页 |
·CRBOT利益补偿机制 | 第62-63页 |
·CRBOT实施与可持续发展 | 第63页 |
·CRBOT实现形式 | 第63-64页 |
·案例分析 | 第64-67页 |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64-65页 |
·郑西"部省合资"投融资模式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CRBOT实施保障体系 | 第68-86页 |
·CRBOT项目公司股权设置 | 第68-69页 |
·CRBOT项目公司合理股权的重要性 | 第68页 |
·CRBOT项目公司股权设计 | 第68-69页 |
·CRBOT的调度权属优化 | 第69-71页 |
·铁路公司的自主经营与调度权属 | 第69-70页 |
·调度权属优化 | 第70-71页 |
·CRBOT的清算制度改革 | 第71-72页 |
·现行清算制度的缺陷 | 第71页 |
·CRBOT清算制度构建 | 第71-72页 |
·CRBOT法律体系与制度建设 | 第72-74页 |
·保障CRBOT顺利实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第72-73页 |
·相关制度建设 | 第73-74页 |
·分类建设与运营机制是CRBOT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 第74-80页 |
·目前投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74页 |
·铁路项目(线路)的分类方法 | 第74-75页 |
·铁路项目模糊聚类的分类方法 | 第75-80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投资体系 | 第80页 |
·模糊分类方法应用 | 第80-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CRBOT利益共享机制 | 第86-111页 |
·我国铁路项目的盈利水平评判 | 第86-90页 |
·铁路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判定与衡量 | 第86-87页 |
·铁路项目经济效益的构成 | 第87-89页 |
·对铁路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 | 第89-90页 |
·CRBOT利益共享机制 | 第90-104页 |
·CRBOT共享范围 | 第90-92页 |
·资源共享——土地融资共享 | 第92-96页 |
·共享的典型代表——铁路综合运输枢纽实施CRBOT | 第96-103页 |
·CRBOT利益共享机制流程 | 第103-104页 |
·CRBOT利益共享的保障 | 第104-105页 |
·CRBOT共享机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4页 |
·CRBOT利益共享实施的原则 | 第104-105页 |
·CRBOT利益共享的实施方法 | 第105页 |
·铁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实例 | 第105-110页 |
·包西铁路通道建设的利益共享计算 | 第105-107页 |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榆横铁路支线的投融资分析 | 第107-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七章 CRBOT补偿机制 | 第111-130页 |
·CRBOT补偿机制 | 第111-115页 |
·CRBOT补偿机制 | 第111-112页 |
·"优先权"补偿 | 第112-115页 |
·CRBOT补偿机制的创新——外部经济效益的量化 | 第115-120页 |
·铁路投资产业链条与CRBOT的补偿机制 | 第115页 |
·铁路项目建设的外部经济效益 | 第115-117页 |
·对外部经济效益的量化 | 第117-120页 |
·利益分配模型 | 第120-124页 |
·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 | 第120-121页 |
·相关分配方法分析 | 第121-123页 |
·基于股比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博弈分配模型 | 第123-124页 |
·案例分析 | 第124-129页 |
·红柠铁路支线项目优先开发权补偿的投融资案例分析 | 第124-125页 |
·太(原)中(卫)银(川)铁路运力吸引资金案例分析 | 第125-127页 |
·铁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构想 | 第127-129页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八章 CRBOT的实施与可持续发展 | 第130-142页 |
·CRBOT的参与者 | 第130-133页 |
·政府部门 | 第130-132页 |
·项目发起人 | 第132页 |
·项目公司 | 第132页 |
·项目贷款银行 | 第132-133页 |
·CRBOT的运作流程 | 第133-137页 |
·CRBOT实施步骤 | 第133-135页 |
·CRBOT存在的风险 | 第135-137页 |
·CRBOT的可持续发展 | 第137-139页 |
·项目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 第137-138页 |
·CRBOT参与各方的可持续发展 | 第138-139页 |
·CRBOT实施的试点建议 | 第139-140页 |
·西部地区能源型省区的煤运铁路通道实施CRBOT分析 | 第139-140页 |
·支线铁路项目实施CRBOT分析 | 第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九章 结论 | 第142-144页 |
·论文的基本结论 | 第142页 |
·不足与后续研究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0-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