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论文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生态效应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我国滨海湿地定义、类型及分布第13-14页
    1.3 国内外滨海湿地及其人类活动强度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1 国外滨海湿地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2 国内滨海湿地研究现状第15页
        1.3.3 人类活动强度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区概况第16-18页
        1.4.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16-17页
        1.4.2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第18-21页
        1.5.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类型第21-33页
    2.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21-22页
    2.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及面积变化第22-31页
        2.2.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分类体系第22-23页
        2.2.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制图第23-24页
        2.2.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变化情况第24-28页
        2.2.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类型分布及转移情况第28-31页
    2.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遥感影像精度分析第31-33页
第三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强度空间模拟第33-41页
    3.1 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强度指标体系的建立第33-37页
        3.1.1 权重决定方法及指标的选取第33-34页
        3.1.2 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强度计算方法第34-37页
    3.2 人类活动强度定量方法的应用第37-41页
        3.2.1 构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强度分布图第37-38页
        3.2.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情况第38-41页
第四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第41-66页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41-43页
        4.1.1 野外调查与采样方法第41-42页
        4.1.2 样品测量方法第42页
        4.1.3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42-43页
    4.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动态变化与土壤因子分布第43-64页
        4.2.1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动态变化第43-57页
        4.2.2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因子分布情况第57-62页
        4.2.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第62-64页
    4.3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变化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第64-66页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附录第7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四湖入湖河口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铝制品机械加工拉伸油废水处理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