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12页 |
二、研究动机与目的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典型案例综述 | 第15-18页 |
一、案件情况简述 | 第15-17页 |
(一)“刘京胜诉搜狐爱特信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 第15-16页 |
(二)“腾讯计算机公司诉王友金和淘宝网络版权纠纷案” | 第16页 |
(三)“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著作权侵权案” | 第16-17页 |
二、案件反映出的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临时复制的法律性质 | 第18-25页 |
一、临时复制的概念 | 第18-21页 |
(一)临时复制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临时复制的特征 | 第19-20页 |
(三)临时复制的类型 | 第20-21页 |
二、临时复制与复制的关系 | 第21-24页 |
(一)临时复制与复制的联系 | 第22-23页 |
(二)临时复制与复制的区别 | 第23-24页 |
三、临时复制与客观技术现象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临时复制是否应当纳入复制权的范畴 | 第25-31页 |
一、学术争鸣 | 第25-29页 |
(一)否定说的观点 | 第25-26页 |
(二)绝对肯定说的观点 | 第26-27页 |
(三)限制内容说的观点 | 第27-28页 |
(四)折中说的观点 | 第28-29页 |
二、本文观点 | 第29-31页 |
(一)临时复制应当属于复制 | 第29-30页 |
(二)采用“折中说”的观点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版权法规制临时复制的建议 | 第31-37页 |
一、将临时复制纳入复制权的范畴 | 第31-32页 |
二、将在线浏览、使用数字图书馆等不具备营利性的临时复制纳入合理使用的范围 | 第32-34页 |
(一)增加在线浏览、在线阅读产生的临时复制 | 第32-33页 |
(二)增加使用数字图书馆产生的临时复制 | 第33页 |
(三)增加使用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中产生的临时复制 | 第33-34页 |
(四)增加云盘文件传输与共享中产生的临时复制 | 第34页 |
三、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增加对临时复制的规定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