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械手论文

全自动内圆切片机组及其上下料机械手系统开发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内圆切片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机械手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第16页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总体结构第16-18页
第2章 内圆切片机自动化改造及机组整体方案设计第18-27页
    2.1 全新内圆切片机组方案论证第18-21页
        2.1.1 针对现有内圆切片机各缺点的解决方案研究第18-19页
        2.1.2 新机组方案研究设计第19-21页
    2.2 新机组各系统组成及功能分析与研究第21-23页
    2.3 主要结构与自动化改造研究第23-26页
        2.3.1 切片机工作单元改造设计研究第23-24页
        2.3.2 刀架系统改造方案研究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上下料机械手系统设计第27-52页
    3.1 上下料机械手总体方案设计第27-28页
        3.1.1 上下料机械手工作环境第27页
        3.1.2 上下料机械手系统总体要求第27-28页
        3.1.3 内圆切片机组组成及设备布局第28页
    3.2 上下料机械手方案设计第28-37页
        3.2.1 机械手系统本体结构设计方案第28-32页
        3.2.2 机械手驱动方式研究第32-33页
        3.2.3 机械手各轴传动方案设计第33-37页
    3.3 上下料机械手主要结构设计第37-43页
        3.3.1 旋转轴结构设计第37-38页
        3.3.2 水平轴结构设计第38-39页
        3.3.3 垂直轴结构设计第39-40页
        3.3.4 移动轴结构设计第40页
        3.3.5 驱动轴结构设计第40-41页
        3.3.6 承料架及料仓结构设计第41页
        3.3.7 机械手爪结构设计第41-42页
        3.3.8 机械手系统整体结构第42-43页
    3.4 主要结构形变对机械手系统运动精度的影响分析第43-46页
        3.4.1 支架顶板形变分析第43-44页
        3.4.2 承载架形变分析第44页
        3.4.3 料仓支架形变分析第44-45页
        3.4.4 因构件形变引起的定位运动误差消除方式分析第45-46页
    3.5 上下料机械手关键零部件计算第46-51页
        3.5.1 机械手各轴关键参数确定第46-48页
        3.5.2 夹紧气缸选型第48-49页
        3.5.3 滚珠丝杆选型第49-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第52-72页
    4.1 机械手控制系统整体组成第52页
    4.2 机械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52-56页
        4.2.1 机械手系统传感器布置方案第52-53页
        4.2.2 控制器介绍及选型第53-54页
        4.2.3 步进电机介绍及选型第54-56页
    4.3 机械手系统PLC控制程序设计第56-64页
        4.3.1 PLC控制程序组成第56-57页
        4.3.2 初始化程序设计第57-58页
        4.3.3 运动模式选择程序设计第58-59页
        4.3.4 原点回归程序设计第59-60页
        4.3.5 手动控制程序设计第60-62页
        4.3.6 自动控制程序设计第62-64页
    4.4 控制系统上位机界面开发第64-71页
        4.4.1 界面程序主体结构设计第64-66页
        4.4.2 界面程序各模块功能实现第66-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控制系统搭建及调试第72-77页
    5.1 控制系统搭建第72-73页
        5.1.1 控制系统接线第72-73页
        5.1.2 控制柜设计第73页
    5.2 系统调试第73-76页
        5.2.1 通讯调试第74-75页
        5.2.2 程序功能实现调试第75-76页
    5.3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研究总结第77-78页
    6.2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历史导言课的研究--以奈曼旗蒙古族中学为例
下一篇:乌力吉布林小说形象原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