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碳C论文

液相剥离法制备高浓度石墨烯的工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3页
    1.1 前言第9页
    1.2 石墨与石墨烯概述第9-11页
        1.2.1 石墨结构第9-10页
        1.2.2 石墨烯结构特征第10-11页
        1.2.3 石墨烯的性质第11页
        1.2.4 石墨烯制备方法第11页
    1.3 石墨烯的液相制备方法第11-12页
    1.4 石墨预处理第12-15页
        1.4.1 石墨预处理机理介绍第12页
        1.4.2 石墨预处理方法介绍第12-15页
    1.5 剥离体系选择第15-20页
        1.5.1 有机溶剂辅助剥离第16-17页
        1.5.2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剥离第17-18页
        1.5.3 助剂辅助剥离第18-20页
    1.6 剥离方法改进第20-21页
    1.7 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液相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实验研究第23-39页
    2.1 实验背景第23页
    2.2 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第23-24页
        2.2.1 实验试剂第23-24页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第24页
    2.3 主要分析仪器第24-25页
        2.3.1 原子力显微镜第24页
        2.3.2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第24-25页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25页
        2.3.4 拉曼光谱第25页
        2.3.5 红外光谱分析第25页
    2.4 实验步骤第25-27页
        2.4.1 不同剥离剂中制备石墨烯的探索第25-26页
        2.4.2 二元溶剂最佳剥离体系的探索第26页
        2.4.3 石墨烯样品的制备与表征第26页
        2.4.4 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及稳定性的探究第26-27页
        2.4.5 正交试验的设计第27页
    2.5 结果表征与分析第27-36页
        2.5.1 不同剥离剂的探索结果第27-28页
        2.5.2 二元溶剂最佳剥离体系探索结果第28页
        2.5.3 石墨烯制备的溶剂最佳剥离配比第28-30页
        2.5.4 石墨烯的浓度和稳定性第30-33页
        2.5.5 拉曼光谱(Raman)表征分析第33页
        2.5.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第33-34页
        2.5.7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结果第34-35页
        2.5.8 正交试验结果第35-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9页
第3章 N-甲基吡咯烷酮与正丁醇二元体系剥离石墨烯的工艺条件探索第39-59页
    3.1 实验背景第39页
    3.2 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第39-41页
        3.2.1 实验试剂第39-40页
        3.2.2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第40-41页
    3.3 实验部分第41-44页
        3.3.1 分散液浓度与石墨用量的关系第41页
        3.3.2 剥离时间对石墨烯制备的影响第41-42页
        3.3.3 离心速率的影响第42页
        3.3.4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剥离的影响第42页
        3.3.5 添加不同类别助剂对剥离效果的影响第42-43页
        3.3.6 超声棒与超声槽作为剥离动力源的比较第43-44页
    3.4 结果表征与分析第44-58页
        3.4.1 不同初始石墨粉浓度的影响第44-48页
        3.4.2 剥离时间的影响第48-51页
        3.4.3 离心转速的影响第51-54页
        3.4.4 原料的预处理对剥离的影响第54-56页
        3.4.5 不同助剂的影响第56-57页
        3.4.6 超声棒与超声槽的剥离结果分析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4.1 结论第59-60页
    4.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煤成烃二级反应机制及动力学过程研究
下一篇:理论计算研究均相铑催化合成环状有机物的反应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