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9-47页 |
1.1 引言 | 第19-20页 |
1.2 纳米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20-21页 |
1.3 镁的结构特点与滑移模式 | 第21-27页 |
1.3.1 镁的结构特点 | 第21-24页 |
1.3.2 镁的滑移模式 | 第24-27页 |
1.4 镁合金中位错的形成与分解机理 | 第27-32页 |
1.4.1 镁基面层错的特征与分解模式 | 第28-30页 |
1.4.2 镁柱面位错的特征 | 第30-31页 |
1.4.3 镁锥面位错的特征与分解模式 | 第31-32页 |
1.5 合金元素对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2-36页 |
1.6 第一性原理计算与分子动力学在镁及其合金中的应用 | 第36-44页 |
1.6.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在镁及其合金中的应用 | 第37-41页 |
1.6.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镁及其合金中的应用 | 第41-44页 |
1.7 课题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44-47页 |
2 基础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47-69页 |
2.1 引言 | 第47-48页 |
2.2 广义层错理论与计算方法 | 第48-54页 |
2.2.1 实验中测量层错能的方法 | 第49页 |
2.2.2 第一性原理计算中计算稳定层错能的方法 | 第49-53页 |
2.2.3 第一原理计算中计算广义层错能曲线的方法 | 第53-54页 |
2.3 包含范德华力修正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54-62页 |
2.3.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55-60页 |
2.3.2 包含范德华力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 第60-62页 |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 第62-65页 |
2.4.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63页 |
2.4.2 分子动力学模拟中常用的势函数 | 第63-65页 |
2.5 计算软件及使用说明 | 第65-69页 |
3 镁滑移系启动及塑性变形过程中范德华力的作用 | 第69-87页 |
3.1 引言 | 第69-72页 |
3.2 计算模型与模拟细节 | 第72-73页 |
3.3 镁滑移系启动过程中范德华力的作用 | 第73-78页 |
3.3.1 范德华力对镁基面稳定层错及滑移系启动的影响 | 第73-76页 |
3.3.2 镁柱面和锥面滑移启动过程中范德华力的影响 | 第76-78页 |
3.4 镁塑性变形过程中范德华力的作用 | 第78-84页 |
3.4.1 Peierls-Nabarro模型 | 第78-79页 |
3.4.2 回复力理论及其应用 | 第79-80页 |
3.4.3 Rice判据 | 第80-8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7页 |
4 锥面位错的形成与分解机制 | 第87-103页 |
4.1 引言 | 第87-91页 |
4.2 计算模型与模拟细节 | 第91-92页 |
4.3 计算结果与主要结论 | 第92-101页 |
4.3.1 Mg锥面位错的广义层错能曲线 | 第92-93页 |
4.3.2 Mg-Y合金中锥面位错的广义层错能曲线 | 第93-94页 |
4.3.3 锥面Ⅱ型位错中稳定层错能的位置与结构 | 第94-99页 |
4.3.4 锥面Ⅱ型位错的分解机制 | 第99-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5 合金元素对不同滑移系启动的影响 | 第103-117页 |
5.1 引言 | 第103-105页 |
5.2 电荷重排因子对二元镁合金基面稳定层错能的影响 | 第105-110页 |
5.3 合金元素对镁合金基面滑移系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5.4 合金元素对金属镁锥面滑移系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18页 |
6.3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5页 |
附录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