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2 电致变色的定义、发展和分类 | 第12-14页 |
1.3 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和电致变色机理 | 第14-15页 |
1.4 导电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15-16页 |
1.5 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的表征手段 | 第16-18页 |
1.5.1 常用的测试方法 | 第16-17页 |
1.5.2 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特性参数评价 | 第17-18页 |
1.6 电致变色材料的主要应用 | 第18-19页 |
1.7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D-A型与非D-A型的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2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1-2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 | 第22-24页 |
2.3.1 单体4-(5,10-二溴-1H-菲并[9,10-d]咪唑)-N,N-二(4-己氧基)苯基)胺的合成 | 第22-23页 |
2.3.2 聚合物P1 的合成 | 第23页 |
2.3.3 聚合物P2 的合成 | 第23-24页 |
2.3.4 聚合物的纯化 | 第24页 |
2.4 聚合物性质的表征 | 第24-33页 |
2.4.1 循环伏安法测试 | 第24-25页 |
2.4.2 溶液和膜的紫外的测试 | 第25-26页 |
2.4.3 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 | 第26-27页 |
2.4.4 聚合物的光谱电化学特性 | 第27-28页 |
2.4.5 色度的测试 | 第28-30页 |
2.4.6 热稳定性的测试 | 第30-31页 |
2.4.7 聚合物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不同的供体单元对DPP类导电聚合物的影响 | 第35-51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35-3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3 单体的合成 | 第36-39页 |
3.3.1 单体2,5-二(2-辛基十二烷基)-3,6-二噻吩-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B)的合成 | 第36-38页 |
3.3.2 单体2,5-二(2-辛基十二烷基)-3,6-二(5-溴噻吩)-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C)合成 | 第38-39页 |
3.3.3 聚合物的合成和纯化 | 第39页 |
3.4 聚合物的表征 | 第39-50页 |
3.4.1 电化学的表征 | 第39-41页 |
3.4.2 膜和溶液的光学性质 | 第41-42页 |
3.4.3 量化计算 | 第42-44页 |
3.4.4 膜的光谱电化学 | 第44-45页 |
3.4.5 色度的测试 | 第45-47页 |
3.4.6 电致变色性质的测试 | 第47-49页 |
3.4.7 热稳定性的测试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不同配比对共轭三聚物性能的影响 | 第51-65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1-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3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 | 第52-53页 |
4.3.1 三种聚合物的合成和纯化 | 第53页 |
4.3.2 导电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53页 |
4.4 聚合物性质的表征 | 第53-64页 |
4.4.1 溶液和膜的光学性能 | 第53-55页 |
4.4.2 电化学性能 | 第55-56页 |
4.4.3 光谱电化学 | 第56-58页 |
4.4.4 色度分析法 | 第58-60页 |
4.4.5 聚合物膜的动力学的研究 | 第60-63页 |
4.4.6 热重的测试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