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在“人的存在”问题上的“哥白尼革命” | 第17-23页 |
第一节 传统形而上学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 | 第17-19页 |
一、在“内外二分”的基础上,从“人之外”寻求人的存在根据 | 第17-18页 |
二、在“内外二分”的基础上,从“人之内”寻求人的存在根据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变革 | 第19-23页 |
一、基本立场:以人的“感性活动”作为“主客统一”基础 | 第20页 |
二、马克思对“人的存在”问题的历史性变革 | 第20-23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人的存在”思想主要内容及方法探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人的基本存在形态 | 第23-25页 |
一、人作为个人的存在 | 第23页 |
二、人作为群体的存在 | 第23-24页 |
三、人作为对象的存在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人的基本存在特征 | 第25-27页 |
一、人之存在的自然性 | 第25-26页 |
二、人之存在的精神性 | 第26页 |
三、人之存在的社会性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 第27-32页 |
一、非主体性的存在方式 | 第27-30页 |
二、主体性的存在方式:实践 | 第30-32页 |
第四节 马克思“人的存在”思想方法探析 | 第32-35页 |
一、从主体性出发理解人的存在 | 第32-33页 |
二、从现实性出发阐释人的存在 | 第33页 |
三、从历史性出发把握人的存在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马克思“人的存在”思想的价值指向 | 第35-40页 |
第一节 追寻人的自由 | 第35-36页 |
一、自觉、自为、自主的活动 | 第35-36页 |
二、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 第36页 |
第二节 寻求人的发展 | 第36-38页 |
一、人与自然融合发展 | 第37页 |
二、人与人融合发展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实现人的解放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马克思“人的存在”思想的意义 | 第40-44页 |
第一节 理论意义 | 第40-42页 |
一、开辟了研究人的存在的新路径 | 第40-41页 |
二、奠定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础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实践意义 | 第42-44页 |
一、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 第42页 |
二、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积蓄主体性力量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