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4 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11-12页 |
| 2 “丧文化”的概述 | 第12-21页 |
| 2.1 “丧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2.2 “丧文化”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 2.3 “丧文化”在不同国家中的表现 | 第16-18页 |
| 2.3.1 “丧文化”在日本的表现 | 第16-17页 |
| 2.3.2 “丧文化”在美国的表现 | 第17页 |
| 2.3.3 “丧文化”在中国的表现 | 第17-18页 |
| 2.4 “丧文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第18-21页 |
| 2.4.1 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 | 第18-19页 |
| 2.4.2 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 第19页 |
| 2.4.3 在时尚领域中的表现 | 第19-21页 |
| 3 “丧文化”的特点及元素 | 第21-26页 |
| 3.1 “丧文化”的特点 | 第21-23页 |
| 3.1.1 自嘲的特点 | 第21页 |
| 3.1.2 幽默的特点 | 第21-22页 |
| 3.1.3 治愈的特点 | 第22-23页 |
| 3.2 “丧文化”的元素 | 第23-26页 |
| 3.2.1 人物形象的“丧” | 第23-24页 |
| 3.2.2 整体色调的“丧” | 第24页 |
| 3.2.3 故事情节的“丧” | 第24-25页 |
| 3.2.4 台词对白的“丧” | 第25-26页 |
| 4 “丧文化”在插画创作中的实践 | 第26-39页 |
| 4.1 “丧文化”的特点在插画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 4.2 “丧文化”的元素在插画中的应用 | 第28-34页 |
| 4.3 《每日一丧》作品展示 | 第34-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致谢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与获奖目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