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药物因素引起的若干医疗纠纷研究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5-32页 |
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1 合理用药 | 第15页 |
1.2 不合理用药 | 第15页 |
1.3 医疗事故 | 第15页 |
1.4 医疗纠纷 | 第15-16页 |
1.5 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16页 |
2 不合理用药的内涵 | 第16-19页 |
2.1 药物选择 | 第16-17页 |
2.2 用法用量 | 第17-18页 |
2.3 抗菌药物 | 第18页 |
2.4 药物联合使用 | 第18页 |
2.6 中药的不合理使用 | 第18-19页 |
3 发生医疗纠纷的对策概况 | 第19-23页 |
3.1 医患双方自愿协商 | 第19-20页 |
3.2 人民调解 | 第20-21页 |
3.3 有关行政部门调解 | 第21-22页 |
3.4 向人民法院诉讼 | 第22-23页 |
4 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回顾性分析 | 第23-26页 |
4.1 多部门联动 | 第24-26页 |
4.2 典型地区代表 | 第26页 |
5 我国与药品相关的法规 | 第26-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第一章 引发药物医疗纠纷的因素分析 | 第33-43页 |
1.1 用药不当 | 第33-37页 |
1.1.1责任主体为医生 | 第34-35页 |
1.1.2 责任主体为护士 | 第35-36页 |
1.1.3 责任主体为患者或患者家属 | 第36-37页 |
1.2 药品质量问题 | 第37-38页 |
1.3 药品不良反应 | 第38-39页 |
1.4 药物医疗纠纷范畴的界定 | 第39-40页 |
1.5 纠纷因素的帕累托图分布 | 第40-41页 |
1.6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二章 药物医疗纠纷的现状分析 | 第43-56页 |
2.1 数据与方法 | 第43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43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2.2 药物医疗纠纷的分布情况 | 第43-53页 |
2.2.1 历年来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 第43-44页 |
2.2.2 纠纷发生的医院等级分布情况 | 第44-45页 |
2.2.3 纠纷发生的地点分布情况 | 第45-46页 |
2.2.4 纠纷发生的药品种类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2.2.5 纠纷发生的年龄层分布情况 | 第47-48页 |
2.2.6 纠纷发生的药物使用类型情况 | 第48-49页 |
2.2.7 纠纷发生省份分布情况 | 第49-51页 |
2.2.8 发生纠纷后患者选择的解决途径情况 | 第51-53页 |
2.3 药物医疗纠纷的源头特点 | 第53-55页 |
2.3.1 纠纷集中发生在二三级医院以及私人诊所 | 第53页 |
2.3.2 超过50%的纠纷地点发生在门诊患者 | 第53页 |
2.3.3 超过三分之二的纠纷由化药导致 | 第53-54页 |
2.3.4 老人、小孩和孕妇是纠纷的高发人群 | 第54页 |
2.3.5 药物临床使用问题复杂多样 | 第54页 |
2.3.6 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纠纷数量较多 | 第54-55页 |
2.3.7 大部分患者首选与医院协商 | 第55页 |
2.3.8 患者对行政部门介入持信任态度 | 第55页 |
2.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三章 医疗纠纷预防化解的机制分析 | 第56-73页 |
3.1 全国医疗纠纷的预防化解机制情况 | 第56-59页 |
3.1.1 院内调解 | 第56-57页 |
3.1.2 人民调解 | 第57-58页 |
3.1.3 司法调解 | 第58页 |
3.1.4 医疗责任保险 | 第58页 |
3.1.5 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建设情况 | 第58-59页 |
3.1.6 小结 | 第59页 |
3.2 药物医疗纠纷的预防化解情况 | 第59-69页 |
3.2.1 纠纷调解方式分析 | 第60-64页 |
3.2.2 典型案例分析 | 第64-69页 |
3.3 国外医疗纠纷的预防化解机制情况 | 第69-73页 |
3.3.1 美国 | 第69-71页 |
3.3.2 日本 | 第71页 |
3.3.3 英国 | 第71-72页 |
3.3.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药物医疗纠纷预防和化解的模型分析 | 第73-86页 |
4.1 药物医疗纠纷与其他医疗纠纷的对比分析 | 第73-77页 |
4.1.1 纠纷成因 | 第73-74页 |
4.1.2 纠纷发展 | 第74页 |
4.1.3 纠纷责任主体 | 第74-75页 |
4.1.4 纠纷赔偿 | 第75页 |
4.1.5 小结 | 第75-77页 |
4.2 基于5GAP模型的药物医疗纠纷预防分析 | 第77-81页 |
4.2.1 药物使用服务质量的5GAP模型构建 | 第77-78页 |
4.2.2 药物使用服务质量差距的分析 | 第78-81页 |
4.3 基于5GAP模型的药物医疗纠纷化解分析 | 第81-84页 |
4.3.1 药物医疗纠纷化解的5GAP模型构建 | 第81-82页 |
4.3.2 纠纷化解服务质量差距的分析 | 第82-84页 |
4.4 总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86-94页 |
5.1 监管层面 | 第86-89页 |
5.1.1 加大临床药师的培养力度 | 第86-87页 |
5.1.2 推动《药师法》的正式出台 | 第87页 |
5.1.3 加强药品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 第87-88页 |
5.1.4 增加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中药师的构成比 | 第88页 |
5.1.5 行政部门主动介入 | 第88-89页 |
5.1.6 引导人民调解成为纠纷调解主渠道 | 第89页 |
5.1.7 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机制 | 第89页 |
5.2 医疗机构层面 | 第89-92页 |
5.2.1 提升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水平 | 第89-90页 |
5.2.2 加强药房管理规范化 | 第90页 |
5.2.3 进一步做好告知工作 | 第90-91页 |
5.2.4 各级医院主动防控药物医疗纠纷的发生 | 第91页 |
5.2.5 加强见习医生、护士等的药学观念教育 | 第91-92页 |
5.3 企业层面 | 第92-93页 |
5.3.1 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 | 第92页 |
5.3.2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研究 | 第92-93页 |
5.4 社会层面 | 第93-94页 |
5.4.1 提高老百姓对合理用药的认识 | 第93页 |
5.4.2 重视媒体的引导作用 | 第93-94页 |
结语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个人简历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