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三、国内外研究简要述评 | 第18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3页 |
一、文章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一、社区 | 第23-24页 |
二、安全社区 | 第24页 |
三、社区公共安全管理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一、风险社会理论 | 第25-26页 |
二、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6-27页 |
三、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 第29-31页 |
一、评价主体的构成 | 第29-30页 |
二、评价主体之间的关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31-33页 |
一、科学性 | 第32页 |
二、整体系统性 | 第32页 |
三、操作实用性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40页 |
一、基本原理与假设 | 第33-34页 |
二、平衡计分卡的适用性调整与指标设计 | 第34-36页 |
三、权重计算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城市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40-53页 |
第一节 评价方法 | 第40页 |
第二节 研究取样 | 第40-42页 |
一、社区简况 | 第40-41页 |
二、数据收集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数据分析 | 第42-53页 |
一、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分析 | 第42-44页 |
二、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比较 | 第44-48页 |
三、提升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绩效水平的政策建议 | 第48-53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A | 第59-63页 |
附录B | 第63-65页 |
附录C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