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隐性债务概述 | 第15-40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5-24页 |
一、机关事业单位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养老保险模式及运行机制 | 第16-21页 |
三、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基本内涵 | 第21-24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第24-25页 |
二、代际公平理论 | 第25-26页 |
三、贝努利大数法则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27-40页 |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研究综述 | 第27-30页 |
二、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综述 | 第30-40页 |
第二章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隐性债务的规模测算 | 第40-56页 |
第一节 测算思路与口径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精算模型的建立 | 第42-46页 |
一、计划终止时债务精算模型 | 第42-44页 |
二、封闭系统债务精算模型 | 第44-45页 |
三、开放系统债务精算模型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精算基本假设 | 第46-50页 |
一、测算时点和测算期间 | 第46页 |
二、参保年龄和退休年龄 | 第46-47页 |
三、全国人口预测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口预测 | 第47-48页 |
四、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及其增长率 | 第48-49页 |
五、折现率水平 | 第49页 |
六、养老金替代率 | 第49页 |
七、养老金增长率 | 第49-50页 |
八、缴费率 | 第50页 |
第四节 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一、第一层次隐性债务规模 | 第50-51页 |
二、第二层次隐性债务规模 | 第51-53页 |
三、第三层次隐性债务规模 | 第53-5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隐性债务的化解方案 | 第56-67页 |
第一节 制度内解决隐性债务方案的实证分析 | 第56-62页 |
一、降低调整系数至 0.5 的效果分析 | 第57-59页 |
二、降低调整系数至 0.4 的效果分析 | 第59-61页 |
三、总结 | 第61-62页 |
第二节 制度外解决隐性债务方案的分析 | 第62-6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7-7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67-69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69-75页 |
一、调整制度内指标以削减隐性债务 | 第69-70页 |
二、积极发挥制度外财政补助作用 | 第70-71页 |
三、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相关制度建设 | 第71-73页 |
四、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提高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表 | 第79-9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5-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