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活性粉末混凝土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发展 | 第12-13页 |
1.2.2 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钢管混凝土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钢管混凝土的发展 | 第15-16页 |
1.3.2 钢管混凝土的特点 | 第16-17页 |
1.3.3 钢管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9-27页 |
2.1 原材料 | 第19-20页 |
2.2 试件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制备 | 第20-21页 |
2.2.2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制备 | 第21页 |
2.3 测试方法 | 第21-27页 |
2.3.1 抗折强度测试 | 第21-22页 |
2.3.2 抗压强度测试 | 第22-23页 |
2.3.3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测试 | 第23-25页 |
2.3.4 体积稳定性测试 | 第25页 |
2.3.5 相对湿度测试 | 第25-26页 |
2.3.6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6页 |
2.3.7 热分析 | 第26页 |
2.3.8 场发射扫描电镜 | 第26页 |
2.3.9 孔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第3章 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配制及力学行为研究 | 第27-41页 |
3.1 配合比设计 | 第27-29页 |
3.2 配合比参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29-38页 |
3.2.1 水胶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砂胶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3 最大骨料粒径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4 钢纤维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5 减水剂掺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 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1-61页 |
4.1 膨胀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 第41-51页 |
4.1.1 膨胀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4.1.2 膨胀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6页 |
4.1.3 膨胀剂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4.1.4 掺加膨胀剂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微观分析 | 第48-51页 |
4.2 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的研究 | 第51-59页 |
4.2.1 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设计与制备 | 第51-52页 |
4.2.2 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研究 | 第52-53页 |
4.2.3 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53-55页 |
4.2.4 微膨胀活性粉末混凝土的微观分析 | 第55-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5章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行为分析 | 第61-82页 |
5.1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膨胀性分析 | 第61-67页 |
5.1.1 试验配合比设计 | 第61-63页 |
5.1.2 试验结果与应力计算分析 | 第63-67页 |
5.2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界面组合性能分析 | 第67-71页 |
5.2.1 配合比设计和试件制作 | 第67页 |
5.2.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7-71页 |
5.3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 第71-75页 |
5.3.1 配合比设计和试件制作 | 第72页 |
5.3.2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2-75页 |
5.4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轴压破坏有限元分析 | 第75-80页 |
5.4.1 钢材和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第75-77页 |
5.4.2 钢管活性粉末混凝土有限元建模 | 第77-78页 |
5.4.3 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5页 |
6.1 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2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研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