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忻州市农牧一体化发展研究

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1.2.1 研究目的第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1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0-11页
    1.4 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1-13页
        1.4.1 农牧一体化的含义第11页
        1.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1-12页
        1.4.3 农业产业化理论第12页
        1.4.4 循环经济理论第12-13页
    1.5 研究内容第13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6.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6.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忻州市农牧一体化发展基础条件分析第15-17页
    2.1 市域概况第15页
    2.2 交通条件第15页
    2.3 气候条件第15-16页
    2.4 资源条件第16-17页
        2.4.1 土地资源第16页
        2.4.2 水资源第16页
        2.4.3 牧草资源第16页
        2.4.4 生态资源第16-17页
    2.5 经济发展水平第17页
3 忻州市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7-23页
    3.1 忻州市农牧业发展总体分析第17-18页
    3.2 忻州市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分析第18-20页
    3.3 忻州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0-22页
    3.4 忻州市农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第22-23页
        3.4.1 产业优势第22页
        3.4.2 地域优势第22页
        3.4.3 政策优势第22-23页
        3.4.4 生态优势第23页
4 忻州市农牧一体化发展效益比较分析第23-26页
    4.1 横向一体化比较分析第23-24页
    4.2 纵向一体化比较分析第24-25页
    4.3 纵横结合一体化比较分析第25-26页
5 忻州市农牧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5.1 现代种养观念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第26页
    5.2 农牧户资金筹措困难第26-27页
    5.3 市场建设滞后第27页
    5.4 农牧业基础设施落后第27页
    5.5 缺乏“因地制宜”的信息化服务第27-28页
6 忻州市农牧一体化发展路径设计第28-33页
    6.1 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适应农牧业发展第28-29页
        6.1.1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第28页
        6.1.2 加快推进畜牧业结构性改革第28-29页
    6.2 以农促牧,建设饲草基地第29-30页
        6.2.1 因地制宜建设草地农业第29-30页
        6.2.2 大力推进“粮改饲”第30页
    6.3 以牧带草,促进粮草转化增值第30-31页
        6.3.1 过腹还田,增值增效第30页
        6.3.2 做大做强优草牧业第30-31页
    6.4 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体系第31页
        6.4.1 合理规划布局农牧产品第31页
        6.4.2 搭建广阔的农畜产品交易平台第31页
    6.5 构建农牧一体化全产业循环经济链第31-33页
        6.5.1 “种+养+加”循环发展第32页
        6.5.2 以秸秆为纽带的循坏发展第32-33页
        6.5.3 物质再利用循坏发展第33页
7 忻州市农牧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第33-37页
    7.1 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第33-34页
    7.2 转变传统观念,发展现代种养殖业第34页
    7.3 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紧张第34-35页
    7.4 加强市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第35页
    7.5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第35-36页
    7.6 全局规划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Abstract第39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脱贫攻坚视角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以灵石县英武乡为例
下一篇:吕梁山沿黄枣区红枣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