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40页
    一、研究历程与问题提出第12-15页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第15-29页
        (一) 有关国有林场改革的研究第15-19页
        (二) 有关公共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第19-29页
    三、个案简介第29-33页
        (一) 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第29-30页
        (二) 经济生活第30-33页
        (三) 地方文化第33页
    四、研究设计第33-40页
        (一) 研究意义第33-34页
        (二) 研究方法第34-36页
        (三)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第36-37页
        (四) 关键词界定第37-40页
第二章 历史的回眸:太平国有林场发展的生态转向第40-58页
    一、改革开放初期:以砍树为主的资源索取型发展理念第40-46页
        (一) 以林换财时期的林场发展第40-42页
        (二) 林业工业化时期的林场发展第42-44页
        (三) 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的终结:林业工业化的失败第44-46页
    二、新世纪的生态探索:以看树为主的资源保护型发展理念第46-56页
        (一) 十年探索:建设与发展生态型林场第49-50页
        (二) 重大发展机遇:领导调研考察后的全面发展第50-56页
    三、生态价值观念的树立:以生态为主线来发展与治理林场第56-58页
第三章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推行过程第58-96页
    一、改革背景:国家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启动第58-66页
        (一) 生态文明战略在国家层次的提升第59-62页
        (二)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验收第62-65页
        (三) 湖北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全面铺开第65-66页
    二、作为改革设计主体的太平国有林场管理局第66-80页
        (一) 高度重视:成立改革工作领导专班第66-72页
        (二) 摸底排查:设计林场改革调查问卷第72-74页
        (三) 政策宣传:推进全场对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学习第74-77页
        (四) 安抚职工:缓解信访压力第77-80页
    三、改革中的利益博弈第80-95页
        (一) 改革方案的三次讨论、形成与驳回第80-87页
        (二) 理念的分歧:国家与林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不同理解第87-89页
        (三)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自主优势第89-95页
    四、改革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完成第95-96页
第四章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管理创新第96-112页
    一、难点:人员安置与纠纷解决第96-104页
        (一) 人员安置:病养和三年内离退休人员安置策略第96-98页
        (二) 人员安置:场办社会职能单位人员安置策略第98-100页
        (三) 人员安置:自谋职业与生路人员的帮扶策略第100-102页
        (四) 与周边村庄林地边界纠纷的解决第102-104页
    二、管理体制创新:践行生态经营型林场的改革之路第104-112页
        (一) 盘活绿色资源:绿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第104-109页
        (二) 林下经济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第109-112页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112-117页
    一、国家生态话语权的提升:政策有效执行的推动力第112-113页
    二、政策执行的艺术:弹性空间与原则第113-114页
    三、林场独特文化:政策执行的辅助动力第114-115页
    四、研究的不足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6页
    一、著作类第117-121页
    二、期刊文章类第121-125页
    三、硕博论文第125页
    四、英文论著第125-126页
附录第126-139页
    附录一: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评估验收指标表第126-130页
    附录二: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调查问卷第130-132页
    附录三: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第132-13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9-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善川西北高寒牧区老芒麦和燕麦青贮发酵品质的研究
下一篇:保护性耕作对豫西旱地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的调控效应